第四十三章 儒家的賭性(收藏,推薦)(第1/2 頁)
京城,自成為遼國陪都,就一直被擴大,北宋時期,遼國契丹人已經習慣漢人的生活習性,陪都實則已經可以看做國都,而到蒙元時期,這兒更是直接成為國都。
再往後,除去洪武年間朱元璋短時間定都南京,到朱棣時期,京城再次成為大明國都,至今一百多年,屢經加固,這座都城幾乎是現今這個世界上最不可能被攻陷的城池之一。
此時,這大明國都的城牆之上,一個個官員正冷眼看著外面肆虐的韃靼騎兵。
那些韃靼騎兵已經在城外肆虐半個多月的時間,這京城周圍方圓數百公里怕都已經赤地千里。
當然,城牆之上這些大明的官員是不會在乎那些普通人的生死的,他們在乎的只是自己家族的存亡而已。
半個多月的時間,京城之中的糧食已經到了捉襟見肘的境地。
他們這些官員家中雖然依舊還能錦衣玉食,然而,作為大明這個龐大帝國的統治者,這些官員絕非後世網上所說的大明文官都是蠢貨,他們每個人都知道,一旦京城的糧食不夠守軍每日所需會發生什麼。
營嘯,譁變……
這些都是可能發生的,大明的軍事力量,說起來可以看做一個駝峰,從開國到土木堡這段時間是一個駝峰,然後,戚繼光出世編練新軍到三大徵又是一個駝峰,而除了這兩個駝峰之外,其餘時候大明的軍事力量真心叫人傷心。
朱厚照為什麼要調動禁軍和邊軍換防,就是因為看出現在大明軍事力量的不堪。
所以,毫無疑問,這個時候若是京城湊不齊守軍的軍糧,那分分鐘這座龐大的城市就得玩完。
這才是這許多官員跑到城牆上的原因,他們都在祈禱韃靼人的騎兵可以早點退去。
楊廷和站在人群最中間,這個首輔此時和其他的官員一樣,也在死死的看著城外的韃靼騎兵。
只是,這個首輔和其他人又不一樣,他絲毫沒有在意京城守不住這樣的事情,相反,看著那些韃靼騎兵耀武揚威的樣子,這個首輔眼中更是閃現一絲淡淡的笑意。
“陛下失德,以至於韃靼人南下,現今,雖有傳言說陛下在南方對付反賊,為京城獲取糧食,但傳言不可信,為穩定人心,早日打退韃靼人,我建議另推新君即刻登基……”
肅然的聲音從楊廷和的口中吐出。
這個首輔轉頭,眼神冷冷的掃視城牆之上的官員。
這兒的官員,有些是儒家弟子,也有些不是,而即便是儒家弟子的,也並非每個人都與他站在一邊。
但,不管這些官員還有什麼其他的身份,有一點卻是相同的,他們每個人都能看出這會兒京城的危機。
實際上,哪怕是楊廷和本人心中也並非沒有危機感,他和城外的韃靼人的確暗中有聯絡,但且不說那聯絡並非以他本人的名義聯絡的。
就算是以他本人的名義聯絡,若是韃靼人攻破京城,也絕不會任由他這個首輔逍遙。
說到底,他之所以暗中聯絡韃靼人也只是為的利用這些韃靼人,為的是和朱厚照的紛爭,為的是能夠操控皇位的更迭而已。
這原本的歷史上,他的後輩,那些東林黨怕也是打著與他一樣的主意,最終才會導致東奴崛起,並且滅了大明入主中原。
“推舉新君,此事甚大,哪怕當年英宗時期也是確保國君為敵所擒才出此下策,所以,老夫不同意首輔這個提議……”
側邊,一個老者斷然開口。
大明首輔,多數時候對國事能一言而斷,某些時候,即便是皇帝的聖旨,若是首輔覺得有問題也可以留中不發,然而,這會兒涉及到皇位的更迭,首輔的權威顯然還不足以讓所有人認同。
“那你說該如何,京城已經被困半個多月,江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