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濟世活人(第2/2 頁)
遇到某地莊稼長得不好,小青就揠苗助長。
民風淳樸,農夫黝黑的臉上劃滿歲月的痕跡,能有一口飯吃,已經很滿足了。
他們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只求有口飯吃,可以生存下去。
農夫在為生存拼博,許仙其實也在為生存努力,大家殊途同歸。
許仙儘自己所能幫沿途的病人醫病,教他們講衛生是避免疾病、延長壽命的不二法門。
想讓一群連生存都成問題的人勤洗澡、水燒開再喝,用柳葉刷牙,確實是不太靠譜,許仙只是想埋下一粒種子,待將來生根發芽。
一個多月後,一行人終於來到了鎮江府。
鎮江府的風景與別處不同,一行人剛來到,就看到鎮江府駐軍在各村暴力收糧。
許仙對武江營暴力收糧的行為有些不滿,向慧覺詢問鎮江府的情況。
慧覺在鎮江府呆了三年,對鎮江府非常的熟悉,大致向許仙說了一下鎮江府的情況。
鎮江府的土地兼併非常嚴重,最大的地主是金山寺,整個鎮江府十分之一的良田都是金山寺的。
佃農和地主的分成比例是浮動的,各個朝代,各個時期,各個地區,各個地主可能都不一樣。
最普遍的是三七分,地主拿七成,佃農拿三成。這叫地租,就是租種地主的土地所要繳納給地主的租金。
國家還要收稅,人頭稅,徭役等,都從佃農的三成裡收取。
金山寺不同於別的地主,種金山寺的地是二八分成的,佃農兩成,金山寺八成。
在正常情況下,金山寺的佃農都解決不了溫飽問題,收成稍微差一點,佃農的日子就更加的難熬。
大楚準備打仗,各地都在徵糧,鎮江府也不能例外。
金山寺的法海是大楚的國師,金山寺屬於免徵戶。
每個州府徵糧都有定額的,金山寺免徵,糧食就被分攤到佃農身上了。
如此一來,佃農原本拮据的生活就更加雪上加霜了。
金山寺也沒有見死不救,金山寺也借糧,但必須有抵壓物,有良田最好,還不起就被收走了,這是金山寺兼併土地的方式之一。
除了良田外,金山寺還接受十歲以下兒童抵押,還不起,就被接走了。
那些被接走的兒童一些在金山寺出家了,一些被賣掉了,換來的銀子繼續買良田。
金山寺非常的貪婪,一些人說,金山寺短期的目標是兼併整個鎮江府的良田,長期的目標是兼併整個大楚的良田。
當然了,這說法有點誇張了。
許仙問道:
“鎮江府的官府不管嗎?
金山寺的做法太過份了,放高利貸也就算了,竟然還逼人賣兒賣女了!
這還有王法嗎?”
慧覺說道:
“據我所知,鎮江府的各屆官員都很支援金山寺的放高利貸和逼人賣兒賣女。
至於是錢到位了,還是關係到位了,我還真不知道。”
許仙問道:
“鎮江府駐軍武江營的都指揮使是誰?”
慧覺說道:
“梁坦。”
“梁貪?”
許仙說道:
“膽子挺大,也很光明磊落,肯定很?有背景吧?”
慧覺點頭道:
“對,梁坦其實是梁師成的乾兒子。”
梁師成是大楚六奸之一,有其父必有其子。
許仙無力吐槽,問道:
“鎮江府現任知府是誰?”
慧覺說道:
“他姓秦、名檜,字會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