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藁皋倉(第1/3 頁)
卻說淮南道廬州城中正各處鬧糧荒,雖不至餓殍遍野,但已是到了極危急的時刻了。還有些存糧的家家戶戶皆緊閉戶門,而沒有存糧的人家則日日拎著袋子聚集在城中各處米店門口鬧事。
淮瑾趕到之時,城中已有兩家米店遭了打砸。鋪門大開,僅剩的一點原用於貴人養鳥用的鳥食都被洗劫一空,恐慌迅速蔓延,若再不想法子恐會鬧出人命。
淮瑾一到便去了縣令府衙,廬州縣令周哲親來接待。
“給三殿下請安,殿下舟車勞頓多日,不若先去府內休息片刻,明日一早再行審查?府內已備好湯泉宴,最適合遠行勞頓的人了。”
下頭說話的便是周哲,生的圓臉笑眼,頗為和善,瞧著是個很好說話的性子。
淮瑾似好奇問道:“湯泉宴?”
周哲見三殿下感興趣,忙堆了笑道:“殿下有所不知,咱們這裡有一處天然形成的溫泉眼,裡頭的水可不是尋常的水,沐浴其中可治百病。殿下您遠道而來,屬下們特意在那裡備了洗塵宴,您沐浴休息一番,豈不美哉?”
淮瑾卻涼涼地掃他一眼,道:“百姓苦不堪言,雖不至路有餓殍,但我來時已見著許多聚在米店前守著開門的百姓,想來都是家中斷糧許久方才出外蹲守。情形如此危急,我豈敢休息?”
此話一出,噎得周哲不敢再說話。他原本瞧著淮瑾頗為和善的樣子,打量他好說話,卻不想上來就噎他一句。
廬州縣乃上縣,周哲也是堂堂六品官,如今出了這等事,恐怕他也不能善終。可淮瑾瞧他卻是姿態閒適,毫無將被審查的緊張感,若不是心中無鬼,那必然是認定淮瑾無能,查不出這斷糧背後的陰謀。
淮瑾於上首坐定,其餘人等皆侍立,見始終無人出來回話,便知此處無一人將他放在眼裡,篤定他查不出個所以然來。強龍不壓地頭蛇,事情沒查清楚之前,淮瑾不打算打草驚蛇。
他對周哲道:“廬州城外的義倉應有存糧,現今情勢緊急需立即調動。”
與別州不同的是,廬州既有流轉倉也有義倉,按道理來說是最不應該發生糧荒的地方,因此淮瑾才發覺此處蹊蹺,上書請求徹查。
周哲聞言卻上前跪下道:“殿下容稟,這廬州的義倉只有一處,正是城外天甘村的村民們於谷豐時捐贈所出的,義倉不大,原就容納不了多少糧食。但此次糧荒牽涉範圍甚廣,且不說這義倉的糧食便是全部拿出來也禁不住全城百姓一天的口糧的,便說是這天甘村的村長村民們也不會同意拿出來的。”
“你先告訴我有多少存糧便可。”
“這……下官……不知,約摸只有兩百石吧?下官這就派人去查。”
淮瑾接過載義遞給他的茶,涼涼道:“且慢。”
那周哲跪於下首,似是有些慌張。只聞得上首道:“周縣令的意思是,義倉就在城外,城中百姓已餓了多日,你不僅沒有想法子去城外調些糧食,更連城外有多少餘糧都不清楚是嗎?”
周哲這才慌張起來:“屬下這就著人去查!”
淮瑾放下杯盞道:“不必了。周哲當斷不斷、涉嫌瀆職,先行關押至大牢候審。”
底下的護衛得令便將那周哲押了下去,周哲口中卻只道冤枉。
見淮瑾下獄了縣令,其餘人在底下面面相覷。
少頃,有一黃姓縣丞出列道:“殿下,城外義倉存糧不多,不若從揚州調些糧食過來,以解燃眉之急?”
淮瑾叫他起來,又道:“來時便已取了調令發往揚州,揚州倉廩豐實,調了一萬石過來希望能解廬州此困。只是糧食甚多,趕過來最快也要五日。這五日卻是廬州城最危急的五日,若是不好恐鬧出人命。所以現下最緊要的便是要將這五日的糧食缺口給解決。載義,你拿周哲的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