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章 李唐(第2/2 頁)
開採的,少之又少。
以當下生產技術,去花大力氣開採那些不易開採的,不如去搶倭人的...不,也不能說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們的礦石流於地面,很好開採。
倭國,改名東瀛州,以後的流放,嶺南不再是第一選擇。
薛仁貴在東瀛又坐鎮兩年,然後,李承乾終於將他召回長安。
久居海外多年,他的臉上滿是風霜,功勞苦勞都是足了,對這樣功勳卓著又忠心穩重之人,李承乾從不吝嗇。
薛仁貴獲封國公,入樞密院任樞密副使,李承乾深知軍政分離的重要性,故登基之初,就學趙宋設下樞密院,統帥天下兵馬,當然,府軍不在樞密院管轄範圍內,任由十二衛掌管,這也算是一種制衡。
現在的樞密使是蘇定方,他的年紀也不小了,恐也在任不了幾年,誰都看的出來,下一任樞密使,就是薛仁貴。
薛家每天都要來不少人,縱然薛仁貴閉門謝客,誰也不見,可還是擋不住車馬不絕。
此時此刻,裴居終於是悟了,當薛仁貴換上官服,要去樞密院坐班時,裴居彎腰作揖,很認真的道:“大哥,確實是我不懂。”
薛仁貴笑笑,來到樞密院,前線發來戰報,吐蕃,降了,松贊干布不日就將被押解進京。
對於商人,李承乾沒有過多成見,他深知,雖然商人本性貪婪,可想打造一個盛世,一個真正的盛世,商人不可或缺。
他頒了很多提高商人地位的詔令,商貿活動因此一日千里,連帶著,絲綢之路也越來越熱鬧,這惹起了吐蕃人的覬覦。
永熙二年,松贊干布遣兵攻擊龜茲,李承乾遂以衛國公李德騫為西域大總管,統兵十萬討伐吐蕃。
半年時間,吐蕃就定了,李承乾很高興,西域諸國也很高興,當他們以為自此就天下太平時,李德騫突然殺了個回馬槍,西域諸國一個一個被剿滅。
李德騫的滅國之功,比李靖的還要多,回京之後,他也小心翼翼起來,辭去軍職,居守家中。
李承乾沒有因此生出芥蒂,他能理解,人太優秀就會引起嫉妒,朝中這麼多人,不見得就沒人盯著他。
大唐的版圖,更加大了,在百官口中,李承乾也成了賢明之君。
只是,唯二有所瑕疵的,一是他太過無情,不似先帝那般寬厚,容不得人有所悖逆,講究個真正的一言九鼎。
其二,便是遲遲不肯立太子,百官不知他是怎麼想的,李象李厥也不清楚,這兄弟倆,只能暗暗的做著自己的準備。
當永熙越走越長, 當長安的夜晚越來越明亮,百官們是坐不住了,開始不斷地進諫。
起先,李承乾還是視若無睹,可當杜愛同也上摺子後,才猛然發覺,不能再拖了。
深思熟慮許久,最終,沉寂多年的東宮,迎來了新的主人。
“王爺,陛下頒詔,令漢王為儲君。”一個書生進來。
李象坐在窗前,捧著一卷書,聽聞這個訊息,情不自禁的攥住了手,連胳膊,都在顫著,不過,他很快恢復如常,風輕雲淡道:“知道了。”
兩儀殿裡,靜悄悄的。
週二趨步進來,“陛下, 蜀王未有不滿之言。”
李承乾頭也不抬,看似是認真批著摺子,可當週二退下後,他的眼中,泛起沉思。
月亮,取代夕陽,李唐的故事還在繼續,玄武門靜靜坐落在皇宮的北邊,或許,它的故事也將延續。
(本書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