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第1/3 頁)
但雜誌付印一週後,情況有了改變,我得知1991年的芭努案。芭努是個經濟赤貧的母親,有3個孩子,丈夫死於工業事故。當時,她沒有能力撫養孩子,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她接受了某家學校的提議,該學校說會免費提供膳宿並教育她的孩子。
7年之後,當芭努再回到孤兒院並要求院長拉古帕提(k raghupati)把孩子還給她時,拉古帕提拒絕了。他還說,她早就放棄了監護權,他已經把她的孩子送到美國的領養家庭。而在威斯康星州,當地的領養代理人拉曼尼&iddot;嘉亞庫馬(raani jayakuar)是跟一家名為&ldo;波格特領養服務中心(pauette adoption services)&rdo;的代理機構合作,處理兒童進入美國的事宜。
最後芭努向金奈高等法院控告,到了2005年,警方基於多項領養詐欺控告,逮捕了拉古帕提。由於領養記錄是公開的,因此芭努仍有可能找到孩子的下落。終於在2006年,在美國和印度的運動人士的協助下,芭努見到了她那3個已長大成人的孩子。
自1982年以來,波格特領養服務中心已安排了1441個國際領養案,而根據法院記錄顯示,蘇巴希就包括在內。
波格特領養服務中心就位於一所小學的對面,是一棟壯觀宏偉的磚造建築。我進入大門,在通往多間辦公室的長廊裡,看見多個公佈欄上貼滿了舊相片,是服務中心從世界各地接收的孩子。我看見琳恩&iddot;圖爾(lynn toole)坐在櫃檯,她是合夥人之一,對於要跟我打交道,她很不高興。
她承認已關注印度媒體報導的領養醜聞,不過仍堅稱印度政府簽核了她的機構經手的每一起個案。如有必要,她會協助調查,但不會跟我討論個案內容。我問她,她為何從來沒有聯絡過領養家庭,警告他們有可能領養了遭綁架的兒童,但她拒絕發表評論。一週後,我再打電話過去,她卻結束通話了我的電話。然而,從這家代理機構的網站可看以出,他們仍在持續處理印度領養事宜,服務收費起碼介於12000至15000美元之間。
威斯康星州律師泰瑞莎&iddot;德金(therese durk)負責監管波格特領養服務中心,她說該中心從未因國際領養案而接受過調查,當局也未發現有任何違法行徑。即使投訴案浮出表面,州政府的調查權也很有限。德金表示:&ldo;我們手上有的就只是檔案而已,只能著眼於證明檔案的表面。&rdo;她又說,印度兒童領養案需儲存大量記錄,但卻沒有方法得知檔案是否為偽造,印美兩國當局在這個議題的溝通上幾乎是零。
簡言之,沒有方法可確實得知其中一些兒童是來自何處。貝絲&iddot;彼得森(beth petern)曾在一家現稱為&ldo;透過國際領養組成家庭&rdo;(failies thru ternational adoption)的美國代理機構,任職長達10年之久。她曾與幾家規模龐大且頗受敬重的印度孤兒院密切合作,為一百五十多名兒童找到了美國領養家庭。在這個過程中,她逐漸認為,許多孤兒院實際上的確涉及犯罪活動。彼得森表示,只要金錢誘因存在,情況就不太可能有所改變。彼得森目前經營ichild,該網站幫助家庭領養印度兒童。
比方說,在2002年以前,彼得森給印度的普利&iddot;曼德(preet andir)孤兒院的款項共達15萬美元以上。那裡的情況十分糟糕,在等候彼得森的客戶的領養案獲得稽核批準時,共有3名嬰兒死亡。後來,孤兒院院長巴辛(j bhas)開始向彼得森非法索取比平常捐款多出數千美元的款項,還說不付款的話,就不放棄兒童監護權,因此彼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