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頁)
手下的文官武將討論河南局勢和處理李巖呢?
第二,編造和相信李巖因讒被殺的人都有一個嚴重的疏忽,他們於津津樂道李巖請兵之餘,根本沒有想到需要下工夫去查考李自成起義軍當時在河南地區的分佈情況。
在他們的主觀想象中似乎李自成在河南只派了一批府縣文官,沒有什麼軍隊,一旦某些地方發生反革命叛亂就只有從身邊派軍隊去才能解決問題。
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李自成起義軍在崇禎十六年兵員總額已經達到一百萬人。第二年年初,李自成從西安出發東征的時候,調集的軍隊不過二十多萬人(其中包括後來留守山西、河北以及攻克北京後南征的軍隊),其他大部分軍隊都分散在湖北、河南、陝西、寧夏、甘肅、青海駐防。
從現有材料來看,李自成當時在河南的軍隊數量是相當多的。特別是由綿侯袁宗第所統率的擁有十萬以上大軍的大順軍右營,當時正開抵河南中部地區。
沈頤仙《遺事瑣談》和孫之碌《二申野錄》都記載了“自成右翼權將軍袁宗第”在六月初一日率領所部來到汝寧府(今河南汝南縣)平定河南西平大土匪劉洪起的叛亂。
襄城縣的地主劣紳張永祺也記載袁宗第的部隊在平定汝寧叛亂之後進抵許昌地區的情況,他說:“永祺扶老母於崇禎十七年四月抵許(許昌)、襄(襄城)界盧家澗內潛任)不意闖逆偽都督袁姓者於六月十三日至許,攻破盧家洞,永祺同老母妻孥俱被賊縛,行李衣服剝劫一空。”
袁宗第是大順軍的右營主將。乾隆《直隸商州志》和《商南縣誌》等書都記載他曾經統率十萬起義軍進攻陝西商州地區。
這些材料充分說明當時在河南的大順軍數量並不少,大將也不乏其人。既然擁有十萬以上大軍的大順軍右營在六月十三日已經抵達許昌地區,試問李自成等人為什麼在六月二十日左右還要捨近求遠地商量派軍隊去河南呢?
難道李自成和他身邊的大將、文官連自己的部隊大致在什麼地方都不知道嗎?
李巖即便實有其人也不至於自信到這種程度,以為自己帶二萬人人豫就比袁宗第等人的十幾萬軍隊還頂用。
至於牛金星的進讒言就更加站不住腳,因為編造這種說法的人是以河南當時沒有什麼大順軍為前提的。即便牛金星愚不可及地在中間播弄是非,李自成也不可能相信。
第三,按照許多書籍的說法,李巖的被殺直接導致大順政權內部將相離心,無法抵抗清軍的進攻,終於造成了最後的失敗。
這種說法直到現在還為人們所相信。其實,這根本不符合事實。李自成撤到山西以後,指定張天琳守大同,陳永福守太原,劉忠守長治,自己帶著劉宗敏、牛金星、宋獻策和其他文武官員返回西安,準備集結力量,東山再起,並不是因為在山西站不住腳而“席捲歸秦”。
至於劉宗敏、牛金星、宋獻策等人不僅在回西安的途中一直跟隨著李自成,而且在西安期間也始終在李自成身邊。這年十二月,清兵進攻潼關時,李自成還同劉宗敏親自率領軍隊增援。
潼關失守後,李自成放棄西安,同劉宗敏、田見秀、牛金星、宋獻策等人率領軍隊由商洛地區轉入河南,再退到湖北。
牛金星在起義軍撤到湖北時同他的兒子牛銓(時任大順政權襄陽府尹)一起投降了清朝。
劉宗敏和宋獻策是在這以後被清軍俘虜的。劉宗敏英勇就義。宋獻策屈膝投降,成了可恥的叛徒。事實說明,李自成在由北京撤回西安時一路上並沒有發生什麼軍心離散的現象。所謂“獻策他往,宗敏率眾赴河南”的說法,完全是海外奇談。
以上就是我對有關李巖的材料所作的初步分析和探討。毋庸諱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