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隆慶(第1/5 頁)
“近來,關中地區乾旱少雨,北方洪澇雪災,糧食減產,這一切與今上所預料災情一致,不過大家不用擔心,小冰期的活躍並不會持續太久,朝廷有完備的平抑措施,不必擔心糧價暴漲……”
“不必擔心糧價暴漲……”
一座集鎮內,當收音機的聲音在牌坊下回響,整個集鎮人煙稀少,街頭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人頂著烈日走動。
沿街鋪子大多關閉,為數不多開著的一間鋪子外則是插著一面旌旗。
【延安府鄜州縣白水鎮……隆慶三年四月初六】
“這地方,看來是真的待不下去了。”
唏噓響起,一名身穿圓領衫的老年人走到了牌坊下,將收音機抱起來的同時,轉身看向了鎮外。
鎮外,太陽像個潑了油的火球,火辣辣的懸在天空中,向外散發著灼灼火氣,就連僅剩的一絲遮蔽的雲彩,也在太陽的蒸騰中,飛灰煙滅。
地裡早已沒有了蒸汽,目光所及之處,沒有一處綠意,有的只是因為多年酷熱而乾旱開裂的大地。
這樣的氣候環境,別說人,就連動物都得向南遷徙,而這就是隆慶時代的背景……
“自從去年入秋以來,陝西、河南、山西、北直隸、山東部分地區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乾旱災害,直到現在乾旱情況仍未緩解,現已導致四千多萬人飲水困難,五億多畝耕地乾旱,大量土地減收甚至絕收。”
“今年入夏以來,上述地區平均降水量累計75.2毫米,較常年285.1毫米,減少74%……”
“東北有洪澇,東南有水患,西南鐵路修建緩慢,朝廷只能依靠從北洲和東洲、南洲、南洋運糧食來緩解中原問題。”
北京紫禁城奉天殿內,七十三歲的朱翊釴正在以皇帝身份,傾聽著面前戶部尚書畢自嚴的奏報。
除了他以外,六部其餘尚書、左右侍郎,殿閣、六軍都督都在此陌聲聽從。
“北洲和東洲今年也出現了旱情,臣建議是不再從二洲調動糧食,而以南洲和南洋、山南為主。”
“另外對外糧食貿易這塊……”
畢自嚴有些猶猶豫豫,畢竟昔年糧食貿易中斷導致的後果還是比較嚴重的,他一個人做不了這個主。
群臣也都知道,但沒有一個人敢於開口。
見狀,朱翊釴只能自己拍板:“禁酒令頒佈,對外的糧食貿易,只對屬國進行。”
“當下乃數百年未有之局面,朝廷首要保證的是先活下去!”
朱翊釴這話有些嚴重了,畢竟大明朝依舊是這個時代的霸主,並且還有三十八億畝耕地作為支撐,不應該有那麼誇張才對。
不過就眼下的情況來看,朱翊釴恐怕說的保守了。
隆慶三年四月初十,大明朝頒佈“禁酒令”,並將對外糧食貿易限制到大明屬國的單的範圍。
這代表嘉靖年間剛剛形成的世界貿易聯盟開始中斷,西洲除早早朝貢的瑞典、波蘭、匈牙利以外,便再也沒有一個國家能透過合法途徑獲得大明朝的糧食。
這種情況,使得承平二十餘年的世界陷入了一種亂象中。
隆慶三年七月十七日夜,湖廣長沙、常德、寶慶、嶽州、衡州等府發生地震,常德、澧州尤甚。
常德府武陵地區夜半地震有聲,黑氣障天,井泉氾濫,地裂孔穴,漿水湧出,倒塌榮府宮殿及城垣房屋無數,壓死百姓數百人。
同夜,澧州震聲如雷,地裂沙隨水湧,房倒樹拔,壓死人畜無數。
荊州府在洪武年間營造的城垣被破壞五里餘,民舍垮塌壓死軍民數百人。
此次地震波及湖廣荊州府、夷陵州,承天府鍾祥、景陵、潛江……等六十餘府州縣,死難者近萬人,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