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攻滅東周國(求訂閱)(第2/4 頁)
同時,周朝還加封黃帝的後裔為祝國之君(傳十一君,享國近三百年),堯的後裔為薊國之君(世代已不可考,享國近五百年),舜的後裔為陳國之君(傳二十五君,享國六百年),夏朝的後裔為杞國之君(傳二十君,享國近六百年)。上述封國中,黃帝的後裔封祝國、堯的後裔封薊國被稱為“二王”之制,虞舜後裔封陳國、夏朝後裔封杞國、商代後裔封宋國被稱為“三恪”之制,加起來合稱“二王三恪”制。
上述各個封國都有各自的版圖、戶籍、軍隊和政府,周朝對他們的加封沒有半點虛假,他們的生存時間都超過了後來的封建專制王朝,這些國家當然也都成了周朝忠實的諸侯,其中宋國的國君宋襄公為了擁戴周天子恢復周朝統治秩序,在與楚國的戰爭中受傷而亡。
由此看來,最初的“二王三恪”制是真誠的,也是成功的。
可到春秋時代,兼併戰爭在加劇,道德在下滑,父親殺兒子,兒子殺父親,臣子弒君等各種事情皆是發生,道德無下限,滅國絕嗣也是漸漸正常起來。
曾經有二百多個諸侯國,可到了戰國初期,只剩下二十多個諸侯國。
那些被滅掉的諸侯,往往是滅國而絕嗣。
到現在,天下只剩下秦國、趙國、燕國、魏國、韓國、齊國、楚國、衛國,東周國等九個國家。
為了減少東方各國的抵抗,呂不韋為秦異人獻出的計策是,滅國而不絕嗣,給予那些君王一些封地,食邑,用來祭祀祖先。
秦異人聽後,很是愉快的答應。
秦國,只需要滅掉八個國家,就是可以王天下。
每一國國君,只是給予五千食邑,也只是四萬食邑而已。
用這點代價,減少六國抵抗很是值得。
蒙驁說道:“可是軍功如何計算?按照秦法,盈論計算,比如屯長、百將每戰需斬首三十三級,方以‘盈論’,賜爵一級。大將攻城需斬首八千以前,野戰需斬首兩千以上,才可以‘盈論’,但記功一樣要‘盈’了才論,負了虧了則有罪。”
“若是沒有人頭,如何計算軍功!”
呂不韋笑道:“我們需要的是滅六國,而不是殺光六國之人。若是僅僅為盈論,殺光六國之人,將六國打成白地,這適合嗎?若是六國拼命抵抗。秦軍傷亡太大,斬首不足,縱然你有功,卻無法升爵,甚至有罪!”
蒙驁沉默了。
秦軍底層士兵,只需要砍人頭,就可以。
可將領,卻是要考慮傷亡。
比如殺敵一千,自己折損一千二百,這樣的戰鬥,不僅無功有罪。
蒙驁說道:“驁只是大老粗,不懂得這些,只聽丞相之言,丞相不會害我!”
呂不韋說道:“從今之後,斬首可升爵,算是記一個功勞;可抓獲俘虜也能提升爵位,抓一個俘虜,記一個半功勞。”
廢掉斬首記功,不現實。
可以鼓勵抓俘虜,抓俘虜獲得功勳比斬首還高半個功勳。
蒙驁點頭道:“驁,知之!”
……
稍後,蒙驁下去,開始在軍中宣傳下去。
這一戰,要多抓俘虜。
斬首有功,可俘虜敵人更是有功。
俘虜敵人功勞,更是在斬首之上。
至於原因,蒙驁解釋為,其一,抓俘虜的難度,超越斬首,故而功勳要加半級;其二,抓下俘虜後,可成為官奴,可用來耕地,或是換取賞金,也要加半空。
說白了,活人比死人值錢。
活人,可以成為奴隸,可以壓榨,可以耕地,可以修城牆,價值多多;
可若是斬首之後,除掉炫耀外,還要挖坑埋掉。
秦軍士卒雖然有些不解,可還是接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