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第1/4 頁)
對此,衛玠也只能說,你高興就好了。
阿李的丈夫一家是世代給衛家管理莊子的,也堅持不要賣身契,只給幾個孩子換來了自由身,還是一樣在莊子上給衛家幹活兒,只是更自由些。
對待不同人的不同態度,王氏也給了不同的待遇。
&ldo;不是阿孃想拿捏誰,只是阿李家的契約還在手上,阿孃更放心讓他們給你弄那些海外的事情。阿李丈夫他們家不是有個小兒子很聰明嘛,他將來若爭氣,阿孃就想辦法送他入太學學習,但是那礦上的事情,是決計不能讓他們家沾手的。&rdo;王氏細細給兒子講了一下,生怕衛玠誤會,也算是再教教衛玠做人的道理。
王氏一邊滿意於兒子的心善,一邊又生怕兒子骨子裡帶著的不諳世事的天真會害了他。
衛玠似懂非懂的點點頭:&ldo;一切單憑阿孃做主。&rdo;
&ldo;乖。&rdo;王氏對待衛玠的態度總像是他還是個需要哄的孩子,小心翼翼的呵護著,哄勸著,比對大孫子衛崇還要精細。
阿李夫婦對此是全無異議的,兩人已經商量好了,等休整過來,一個留在京中配合衛玠,稍後帶著大批人走;另外一個則先回海外監管著,那畢竟是金銀礦,事情非同小可,不得不賠上一萬個小心。
這個&ldo;大批人&rdo;就是衛玠對阿李夫妻的安排了。
在阿李砸碎了那個純金雕像的那一晚,衛玠帶著雕像和一份&ldo;建立皇商&rdo;的計劃,敲響了自家祖父書房的門。
祖孫倆徹夜詳談,好不容易才達成了對的未來一致意向。
衛老爺子對衛玠是越看越滿意,自家小娘總能想到些奇思妙想,雖看上去有點離經叛道,細想一下卻也不失為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好比當年小娘入太學後提出的考試制度,以及延伸出來的正在部分試點的科舉制,也好比如今的皇商。
&ldo;士農工商&rdo;是從春秋的《管子》開始,一直流傳至今的階級想法,世人多重農抑商,因為國家缺糧缺人,需要大部分人安下心來種莊稼,養活一整個國家的人口。
但是,好像只會越種越窮,興,百姓苦;亡,百姓更苦。
有時候衛瓘也會想,是不是該轉變一下老思想了,不同的時代需要不同的學說,適合古人,卻必須適合現在的他們。
阿李沒能從國外帶來什麼高產作物的種子,說她去的那些國家種糧食的技術比之晉朝可落後多了。但是阿李卻也給衛老爺子帶回來了一個海外的新思路,說在絲綢之路的盡頭,有個與晉朝一樣地廣人稀的強大帝國,《漢書》有記載,那個國家叫&ldo;大秦&rdo;(古羅馬),大秦人好戰,卻不太會種糧食,基本都是讓另外一個間接受他們統治的國家(古埃及)給他們種。
衛老爺子雖然覺得把全部的糧食依賴於另外一個國家並不靠譜,卻也覺得只取用一二也不失為一個辦法,他們給錢,周邊比較貧窮的小國家給糧,貿易往來說不定還能緩解邊界矛盾。
至於錢怎麼來,自然就是海外市場上有待開發的金銀礦了。
簡單來說,只要操作得當,晉朝只需要在海運和陸運上費些功夫,其他的就白來的啊。用白來的錢,換不需要本國辛苦勞作的糧食,養活本國的人口。解放大量勞動力,來投入到更需要他們的地方。
&ldo;也可以讓那些與咱們交好的少數民族去南方開墾更多的耕地,反正南方有很多的地方都還沒來得及開發。&rdo;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當這些不安生的少數民資鄰居在南方紮根,習慣了這樣種地的生活,潛移默化的覺得自己就是大晉人時,他們還需要擔心什麼?衛玠的這個思路是根據模糊的美國歷史得來的‐&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