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第2/4 頁)
的魏晉,卻有著薄葬的習慣。
是的,薄葬,魏晉。
衛玠對此表示了極大的不可思議,就他們家這種&ldo;大屋百間,出入動輒幾十人的排場&rdo;都可以被稱之為勤儉樸素的魏晉,竟然流行薄葬?
薄葬自然要準備的東西就要省事一些。
【從春秋一直到東漢,流行的都是周禮裡的隆喪厚葬。唯獨從三國的魏朝開始,走了一條特別與眾不同的小清新路線。帶頭開始薄葬的人,是你絕對想不到的曹操。不少人覺得這是戰亂使然,我卻覺得,戰亂肯定佔有一方面的原因,但也不是全部。好比,曹操怕被人挖墳才薄葬也不是不可能,畢竟國家許可的盜墓業&ldo;摸金校尉&rdo;的頭銜,就是從他開始的。】拓跋六修這個推測是沒什麼歷史根據的,他只是隨口一說,調動衛玠對此的積極性。
作者有話要說:注釋:輔政大臣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只不過歷史上晉武帝安排的是兩個人,一個是外戚楊駿,一個是皇親司馬亮。這裡因為平行時間歷史改變了,就變成了四個,從晉武帝的角度很好理解,衛瓘畢竟和王濟有姻親關係,他不放心,為了互相制衡,就給衛瓘和王濟又安排了兩個&ldo;同事&rdo;。
第102章古代一百零二點都不友好:
魏晉僅有的幾個皇帝,實行的都是薄葬之禮,上行下效,全國不少地方都形成了&ldo;不封不樹&rdo;的葬禮習俗。
不封不樹,簡單來說就是,不立碑,不栽樹,不在地面上設任何明顯的標示。
司馬懿的遺言裡,甚至還強調了不設名器。
對比魏晉生者的奢靡作風,他們死後的墳墓真的是簡樸的不可思議。但也因此,換來了逝者的死後安寧。後世無論是考古還是盜墓,對於魏晉的帝陵都是無從下手的狀態,因為根本找不到陵墓在哪兒,雖然也有明確指定位置的,可是……知道了也毫無卵用,墓裡真心沒什麼東西。
說來有點諷刺,統一全國的秦始皇的陵寢,不知道被後人進進出出光顧了多少次,連兵馬俑都公開展覽了;但是魏晉一些昏庸無能的皇帝的陵墓,卻依舊能保持完整。
一啄一飲,皆是天定。
晉武帝的祖父司馬懿,和晉武帝的父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馬昭,這兩位在歷史上都沒留下什麼光輝的形象,但他們也確實是少數真心能下旨薄葬自己的掌權者之一。
人類很矛盾,總能做出些超乎想像的事情。
盛世之君有可能好大喜功,jian佞小人卻也有可能勤儉持家。當然,這些說的只是個例,盛世之君大多還是盛世之君,jian佞小人也還只是jian佞小人。
只不過前者不可能是個一點錯事都沒有做過的聖人,後者也不可能是什麼壞事都是他幹的大反派。
衛玠以前說話,很喜歡絕對化、極端化,這是他那個年紀的人總愛有的毛病。
後來慢慢長大了,才發現了自己那樣想有多不合適。
說這麼多,只是想解釋,衛玠對&ldo;八王之亂&rdo;的其中一些王,轉變了一二想法。好比如今位列四大輔政之臣的汝南王司馬亮。
前面介紹過了,這位汝南王是晉武帝的叔叔,晉惠帝的叔祖,司馬家的宗師(魏晉特有的奇葩官職名,管理皇親宗族的機構的總長官,類似於清明宗人府的宗令),也是八王之亂的主要參與者之一。
【縱觀歷史,沒有哪個皇室內亂,是祖孫三代人齊上陣搶一把椅子的。也就西晉才敢這麼亂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不經歷一下,你都不知道歷史到底能有點多荒唐。】這是當年拓跋六修在給衛玠科普&ldo;八王之亂&rdo;時說過的一段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