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訊息真假(第2/2 頁)
假。
同樣,蘇威與崔澈舊情深厚,也被排除在外。
其他心腹,比如裴矩、裴蘊,或多或少都與崔澈有些交情,畢竟崔澈當初是楊廣爭奪儲位時,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
滿殿心腹,與崔澈從無往來的,似乎就只剩了內史侍郎虞世基。
虞世基本是南陳降臣,被擄去北方,家貧無所依從。
但他文采出眾,被同樣喜好文學的楊廣看重,引為親信,與崔澈並沒有私底下的往來。
楊廣即位後,虞世基被委以重任,命他專典機密。
又與兩年前過世的吏部尚書牛弘、納言蘇威、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左驍衛大將軍張瑾、御史大夫裴蘊、黃門侍郎裴矩等六人主持官吏升遷、選拔。
時人稱為選曹七貴,七貴之中,虞世基有專斷之權,可見楊廣對他的信賴。
“虞卿。”
楊廣呼喚道。
虞世基應聲出列:
“微臣在。”
楊廣沉聲道:
“就由虞卿前往九江,徹查此事,不得冤枉忠良,亦不能姑息國賊!”
殿外,宇文述一臉的灰敗之象,此前在殿上據理力爭,但他心底清楚,只怕這件事情假不了。
當初在漢川郡時,宇文士及就流露過對局勢的擔憂。
宇文述越想心裡越是沒底,他看向虞世基,本想上前,卻有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看著虞世基遠去的背影,宇文述生出一個想法,也就是賄賂虞世基,矇蔽聖聽。
畢竟虞世基可不是什麼清官,他此前藉著獨斷選曹之時,大肆收受賄賂,賺得盆滿缽滿。
可這兩件事性質並不相同,宇文述也沒把握虞世基會冒著掉腦袋的風險,收下自己的賄賂。
再說虞世基,楊廣本以為他與崔澈瓜葛不深,但有一人被虞世基引為心腹,便是崔澈的表叔封德彝。
原來,虞世基雖然文采出眾,但他並沒有相對應的政治才能。
身為內史侍郎,總攬政務,虞世基因為才能有限,常有失當之舉。
而內史侍郎封德彝在姻親楊素死後,暗地裡投靠虞世基助他處理政事,此事楊廣並不知情。
封德彝雖然是崔澈的表親,但當年在察覺到崔澈的野心後,及時與他切割,二人年少時雖然你一同前往關中求學,可此後的聯絡並不密切,又有楊素的庇護,因此在崔澈反叛後,並沒有受其殃及。
虞世基回到內史省,便立即找到封德彝,商議此事。
他早已經將封德彝視為自己的謀主,凡事都要與他商議。
封德彝得知宇文士及獻出巴東郡,崔澈不僅收穫襄陽水軍,彌補了燕朝在軍事上最大的短板,更能突破蜀地門戶,直逼成都,一時之間,也是心中念頭直轉。</div class="contentadv">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