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三公之變(第1/3 頁)
在衛昭還在給弟弟盤算著拜個名師的時候,朝廷中到出了個大事——當朝丞相衛綰被罷免。
三公乃群臣之首,不可謂不位高權重,每次變化,彷彿地動山搖。更何況,這次被罷免的是衛綰。衛綰是三朝老臣,侍奉過漢文帝、漢景帝兩位先帝,又是景帝指給當今皇帝的老師。雖無大功,但光這份資歷就很是難得。這次被罷免對朝廷來說,可謂是一次地震。
對外的緣由說的是衛綰老邁,身體不好,已經無法勝任丞相職務,可衛昭知道,並不是這麼回事,主要原因在於其提出了罷黜縱橫家和法家的理念——得罪了竇太后。
衛昭並不懂法家和縱橫家這兩個學派有什麼問題,她甚至根本不知道法家和縱橫家到底是個啥。但對於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操作,她是認可的,秦朝統一六國才過去多少年,不客氣地說,民族這一觀念還在建立之中,如果沒有統一的思想,沒有中央集權,很難把握未來歷史的走向。在這一點上,她是完全支援漢武帝的。
但是話說回來,儒家思想是否完全正確,得打一個問號,衛昭知道什麼思想是對的,什麼是好的,如果有機會,自然要見縫插針地送到古代來,她的觀點也很樸素,我們的國家是最好的,我們的人民是最好的,最好的人民當然應該用最好的思想。
這些又扯遠了,罷免了衛綰不久,漢武帝開始了登基以來第一個大的人事任命——任命竇嬰為丞相,任命田蚡為太尉,任命趙綰為御史大夫,三公總算是齊全了。
竇嬰——沒啥說的,這是個外戚,平定七國之亂中立有大功,又是太皇太后的侄子,雖說性格有一些缺陷,但整體來說,還是有一些能力的,做個最高行政長官,還是可以的。不過這個任命的時間點,讓人覺得有些不好。剛剛迫於太后的壓力罷免了衛綰,馬上把太后的侄子推上相位,衛昭這樣的不懂朝堂的人,都覺得竇家吃相有點太難看了,更何況那些景帝一朝的老人。
田蚡——這個是皇后的弟弟,雖然有兩個美貌的姐姐作為皇妃,但自己長得身材矮小,其貌不揚。漢代這個時候,還是個很講究以貌取人的年代,田蚡這個外形自然被人不喜,在皇帝登基前,也只是個平平無奇的小透明。可惜時來運轉,有了個太后姐姐、皇帝外甥,也就顯貴了起來,成為了大漢最高的軍事長官。
趙綰——皇帝的師傅,崇尚儒學。
雖然這三個人看起來是2個外戚和1個帝師,完全是任人唯親的典範,但衛昭總覺得皇帝這麼任免不僅僅為了給自己的關係戶謀福利,畢竟,漢武帝是出了名的對自己人狠,說晚年親自夷了自己三族的人任人唯親有點說不過去,只是其中關聯衛昭還沒找到罷了。
其他人自然看的是雲裡霧裡。
太皇太后和竇嬰這個侄子並不親厚,但是看到孫子登基後專門免了自己的老師給竇家人騰位置,心裡也是舒坦的,覺得孫子還是很尊重自己這個祖母的;王太后也很高興,自己跟兒子提了一句,兒子就照辦了,兒子還是很乖很向著自己這個母親的。
皇帝本人——皇帝本人更是高興。
其一,提拔了兩個外戚,位置如此顯貴,應該可以給外臣提個醒吧?官位就這麼多,你們再支援後宮干政,早晚這些好位置全是外戚的,你們什麼也撈不著。
其二,朝中受太皇太后影響,依然崇尚黃老之學,自己舉步維艱,新提拔的三公,全都是披著外戚衣服的儒道之人,自己透過不顯山不露水的方式,讓最高官中儒道佔了優勢。
拍良心講,其實劉徹本人對道統看的不如祖母那樣重,他還是個比較實用主義的人,看療效而不是名字。黃老之學和儒學只要有用,其實都無所謂,但鑑於自己年輕,地位太淺薄,不能拉攏足夠的人才,朝中可用之臣都聚集在祖母麾下,祖母也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