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錦衣衛(第1/4 頁)
說到大漢雙璧大家,大家總下意識地覺得是衛青霍去病,但其實現在這個年代,雖然衛青很小,霍去病還只是嬰兒,大漢依然有他的雙璧——李廣和程不識。
兩人風格完全不同,李廣訓練部隊以恩義相結,不重紀律,每位將領與他交情好,作戰時,他的行軍佈陣採用自由的作風,不拘一格。程不識則相反,他是非常嚴謹的將領,將部隊按照最嚴格的紀律訓練,分成部伍,有職責明確的層級指揮系統,安營紮寨很有章法。士兵當然都喜歡李廣,但衛昭更欣賞程不識,不只因為他的不敗戰績,而因為他治軍嚴格,頗有後世……的影子。李廣更像是賭國運,衛昭不喜歡這種賭的方式。再加上確實因為程不識駐守雁門,她老家平陽相對安定,也算是受其恩義,衛昭心懷感恩。
劉徹沉思,沒有說話。
衛昭繼續道:“第二個問題,是思想。思想上我們也得統一。陛下現在做的就很好,黃老之術過於無為而治,確實可以休養生息,但治理國家不能只算經濟賬,更何況只算經濟賬也沒用,落後了就要捱打,現在積攢再多的財富也是為別人積攢的。我是平陽人,程將軍駐守雁門關,故百姓願意勞作,因為無匈奴騷擾,秋天時可以收穫,我聽聞其他匈奴出沒之地,百姓稀少,不願耕種,想來也是不想一年的努力白費。其實,匈奴也是人,並非不可戰勝,但我大漢對匈奴沒有大勝,就怕時間久了,民族也就沒有信心了,再也不敢抵抗了。”
“第三,就是錢和用具。戰爭可是吞金獸,糧草儲備、兵馬鎧甲,哪個不需要錢。裝備的差異可以彌補人力的不足,我大漢如果士兵穿著鐵甲,用鐵刀鐵劍,匈奴穿皮甲,用骨箭,誰贏誰輸就一目瞭然了嘛。他們刀槍看過來,我們鐵甲卸力,最多就鈍痛一下,我們的刀刃碰他們一下,他們就大出血,這戰爭結果簡直不用問了。”
衛昭兩眼冒光,彷彿想到了什麼好事,聲音都亢奮起來,劉徹被她感染,也忍不住笑了,暢想起未來。
兩個人高興了一會兒,然後衛昭正色道:"我們得正視問題,現在可以韜光養晦,但是不能什麼都不做,總要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衛昭隨手從桌子上抽過來紙和筆,寫寫畫畫,先寫了個錢,然後又寫了個鐵字,字還沒寫完,劉徹就邀功道:“我已經下了旨意,不許鹽鐵私營。”
衛昭趕緊捧場:“陛下真棒,鹽乃生財之道,鐵更是戰爭必須,這兩個國計民生的事業控制在陛下手裡,真是萬民之福。”然後她又有點擔心,“可是,鹽還是不同於鐵的,沒有鹽百姓就活不下去了,陛下可要……”
“我當然不會因為賺錢不給百姓鹽吃,我只是,咳咳,讓那些鹽商少賺些。”
衛昭開始鼓掌:“陛下大才,深謀遠慮,衛某佩服。”
劉徹忍不住笑了:“你可不要奉承我了,聽得怪難受的。”
聽到這話,衛昭也有點不好意思,呵呵呵地笑了起來。
隨即,衛昭又嚴肅道:“現在太皇太后頂在前面,未必不是好事,正好陛下可以在後方暗暗佈局,迷惑匈奴。”
劉徹自嘲:“你這恐怕是喪事喜辦了。”
衛昭搖搖頭:“經商也好,打仗也好,治國也好,都一樣,是要靠資訊的,陛下現在的資訊還不夠呀。陛下可以暗中派人繪製匈奴地形圖,收買一些匈奴人,戰時做嚮導,配合地圖和司南指路,不然到了草原上找不到匈奴士兵就貽笑大方了。”
劉徹頷首,表示贊同。
衛昭又提議:“陛下可以從民間再招募一些三教九流,收養一些孤兒,建立特殊軍隊,監察百官,引導輿論。”
劉徹道:“先帝在時就曾向諸侯國派出人刺探情報,我打算設定州府刺史,監督太守。”
衛昭搖搖頭:“且不說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