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部分(第4/4 頁)
之下連續地攻了七天,被靖軍猛烈的炮火打得焦頭爛額,始終也未能突破靖軍的防禦。十萬輕騎,呼嘯而至,吳軍鬥志全無,全線崩潰。
周瑜望著硝煙瀰漫的武昌城頭,黯然地下達了撤軍的命令,這是他最後一眼看武昌城,離開了這兒,他已經再沒有機會重回此處了。
吳軍從一開始就喪失了長江水道的控制權,現在馬超的十萬輕騎又切斷了吳軍陸路通道,十萬吳軍已是身陷絕境。
周瑜不得不再走九嶺小道,艱難坎坷的山路加上靖軍不斷地追擊,吳軍損失慘重,周瑜逃回建業之時,部下的軍隊十不存一,此次偷襲武昌,吳軍經歷了最慘痛的失敗。
馬超解了武昌之圍,並沒有停下進攻的鐵蹄,與甘寧水陸並進,揮師向東,直逼建業。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孫權能公然地撕毀盟約,悍然地發兵攻打武昌,那現在就是該向他清算舊帳的時候了。
靖軍大兵壓境,東吳境內一片慌亂。
以魯肅、諸葛瑾為首的文臣建議與靖軍議和,以程普為首武將則決心要死守建業,以孫翊為首的宗室則主張暫避靖軍的鋒芒。向會稽郡遷都。孫權則是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
由於吳軍在武昌之戰中慘敗,十幾萬大軍損失殆盡,現在建業城內,守軍只有三兩萬而已,如何難抵擋得住靖軍的鐵蹄利炮,死守建業,那絕對是行不通的;而現在與劉澤談和,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悍然撕毀孫劉和平協定的,這完全是吳方的責任,靖軍現在已佔據絕對的優勢地位,談和完全是奢望;似乎擺在孫權面前的,只剩下了遷都這一最後的招數了。
這時,還滯留在建業的曹操密使甄宓提出了一個看起來比較穩妥的建議,放棄江東,撤離到兗州。與魏王的大軍會合,確保吳侯孫權的安全。
現在吳軍唯一所能倚仗的軍事力量。也只剩下了在兗州的呂蒙統帥的十萬人馬,周瑜痛定思痛,勸說孫權放棄掉江東,北赴兗州,尋求魏王的支援。
事到如今,孫權也無可奈何地做出了選擇。畢竟江東雖好,也不再是他的久留之所。
可真想要潛逃兗州,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此次北逃,孫權和周瑜要攜帶的東西還是不少。家眷、親兵、親信、財寶、糧草,無一不是孫權需要考慮的。
周瑜給孫權出主意,此次的潛逃完全要秘密進行,為了掩蓋真相,吳軍還得精心準備才是。
首先,吳軍派出魯肅和諸葛瑾為特使,前往靖軍大營談判,爭取在時間上多拖延一點;程普要誓與建業城共存亡,那就成全了他;至於孫翊的南逃計劃,則被孫權給一票否決了,會稽郡以南的山地,完全是山越人的地盤,孫家在全盛之時,也一直未能找到對付山越人的高招妙計,孫權自然不可能讓孫家這些碩果僅存的徒子徒孫去做炮灰,他們必須留在孫權的身邊。
馬超在靖軍大營接見了魯肅和諸葛瑾,不過對他們的要求馬超顯然是不感興趣,孫權既然能孤注一擲地發動襲擊,馬超不可能不反擊。
建業城的城頭響起了隆隆的火炮聲,靖軍很快地就投入了攻城作戰。
程普盡心盡力地把守著建業的城門,但他所做的一切,不過都是徒勞,因為孫權和周瑜在靖軍圍城之前,就已經悄然地離開了建業城,不光是他們兩個,而且還包括他們的家眷。這件事已經是盡人皆知,唯獨瞞了程普一個。
最後程普血戰到底,仍舊沒有逃脫死亡的命運,亂箭穿身而死。這個死法,到是和當年孫堅在荊州戰死方式一樣,程普是笑著離開這個世間的,或許他認為在九泉之下,可以再會見他的主公孫堅了。
隨著孫權和周瑜敗逃,馬超甘寧以拉枯催朽地方法席捲了整個的江東,所到之處,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