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第1/2 頁)
寧萱,在農村裡,還有許許多多像我爺爺一樣的農民,悄無聲息地活著並且死去。
我不能無視他們的存在,我的身上流動著他們的血脈。在他們的身上,我尋求到了&ot;為何寫作&ot;、&ot;寫作什麼&ot;以及&ot;怎樣寫作&ot;的答案。
我要讓我的所有文字都成為&ot;愛&ot;的注釋。即使是憤怒、譴責、批判,也要在愛、同情和悲鳴的籠罩之下。我不是高高在上的救星,我的生命與這些一輩子被禁錮在土地上的農民兄弟們一模一樣。
他們是我力量和勇氣的源泉。他們流了千萬滴汗水,我為什麼不能流一滴呢?
每時每刻都在愛著你的廷生
兩千年六月二十六日
三、寧萱的信
廷生,我全身心愛著的人:
世界上還真有你這樣的人,用這種方式來寫情書。你的生活是激揚、善良、鮮活的生活,你的所有觀點幾乎都&ot;於我心有慼慼焉&ot;。《聖經》中說:
全律法都包含在&ot;愛人如己&ot;這一句話之內了。(《加拉太書5:14》)
我知道這片土地在你心中的分量,我再也不會像第一次跟你通電話時那樣勸說你離開了。
我已經知道,如果你離開了,你&ot;安全&ot;了,你的心靈將陷入更加痛楚和惶惑的狀態。
農民們歷來就是統治者們&ot;理所當然&ot;地犧牲掉的一群人。很少有人心疼他們。某些本來是出身自農家的孩子,在跨入&ot;高等人&ot;的圈子之後,反而會變本加厲地剝奪農民--在我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這個時代,由於競爭、由於戰爭、由於慾望,人們的心不再柔軟如花,而變得堅硬如鐵。
藝術也徹底地墮落了。我聽說,有一個所謂的&ot;行為藝術家&ot;,為了引起西方世界的注意,想出了這樣一個&ot;行為藝術&ot;:他到農村裡去用很低廉的價錢買了一個剛剛死去的嬰兒。然後通知西方媒體的記者和藝術界的人士,說他有一個重大的作品要展示。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傑作呢?他將嬰孩的屍體放在蒸籠裡蒸熟,然後吃掉!
沒有信仰、沒有愛,藝術也就成了屠殺和犯罪。
冷酷真的很美嗎?這個時代究竟出了什麼毛病,非得以&ot;酷&ot;為美?
我記得泰戈爾曾經感嘆說:&ot;我對這些農民--我們的佃戶--上天的高大、孤弱、幼稚的孩子,懷有深深的憐憫;必須把事物徑直送到他們的嘴裡,否則他們就完了。當大地母親的乳房乾癟了的時候,他們不知所措,只會哭喊。然而,飢腸剛一填平,他們就會忘記自己過去的所有苦難。&ot;印度跟我們一樣,也是一個農民的國家。印度的農民也在一片廣大的黃土地上苦苦掙扎著。
泰戈爾還說:&ot;如果在這個世界上必須有苦難存在,那就讓它存在吧;但總應該留下一線光明,至少留下一點希望的閃光,以促進人類中較高尚的部分,懷著希望,不停地奮鬥,以減輕這種苦難。&ot;印度的農民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他們有像甘地、泰戈爾、特蕾莎修女這樣一些與他們一同承擔苦難的心靈。
我們國家的農民呢?梁漱溟和晏陽初曾經發起&ot;鄉村建設運動&ot;,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我又想起你在《底層體驗與體驗底層》一文中寫到的一段話:&ot;在年輕的專業人員都一心向上爬,而關注社會的積極性正日益消亡的時代,居然有一批人,放棄自己在廣告界、醫學界、法律界、金融界和戲劇界等部門的高收入、高地位和受人尊敬的工作,終日為窮人、無家可歸者、失業者和被剝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