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 頁)
備次日清晨渡過。將士都不敢相信高仙芝會下這樣的命令,“皆以為狂”。次日清晨,婆勒川河水低緩,唐軍迅速渡過了婆勒川,以至“人不溼旗,馬不溼韉,已濟而成列矣”。高仙芝見此情景,興奮不已,對邊令誠說:“向吾半渡賊來,吾屬敗矣,今既濟成列,是天以此賊賜我也”。隨後高仙芝指揮唐軍攻城。吐蕃守軍未料到唐軍能突然至此,大為驚駭,慌亂中只能依山拒戰,滾木擂石如雨而下,不可攀登。高仙芝任命郎將李嗣業為陌刀將,下令說:“不及日中,決須破虜!”李嗣業手持一旗,領陌刀手自險處先登,奮力殺去,自辰時至巳時,大敗吐蕃,斬首5000級,俘虜千餘人,餘皆逃入山谷。唐軍繳獲戰馬千餘匹,衣資器甲數以萬計。
7考證編輯儀刀在向東演化的過程中,'高麗和日本在最初的階段都完全照搬形'制式樣,1965年烏茲別克的撒瑪爾罕遺址的壁畫中的高麗使者身配環手大刀,大刀的式樣和昭陵壁畫中“持甲儀衛圖”中侍衛所佩帶的長刀完全一樣。四天王寺的“丙子椒林劍七星劍”,正倉院的“金銀鈿莊唐長刀”,這些刀都被成為“唐樣大刀”。據考證這些刀劍是多為中國,朝鮮的舶來品。同樣在日本出土的古墳期(公元7-8世紀)的刀劍中,“栃木県芳賀郡益子町天王冢古墳出土金銅裝単鳳環頭大刀”,東京國立博物館儲存的銘文為:“不畏也令此刀主富貴高遷財物多也”的環手龍頭大刀,這些環手刀都符合史書記載的“皆施龍鳳環”。
這些壁畫、出土的文物都充分證明了儀刀是朝鮮刀、日本刀的祖先,根據這些實物和壁畫我們來還原一下盛唐時期儀刀的本來面目:
1、刀環:首先儀刀重要的標記就是有環,環中主要是龍鳳作為主要的裝飾,龍鳳和整個環體鎦金,龍鳳環是用對焊或者鉚接的形式和刀體連線,這樣的製作非常巧妙,刀環的製作工藝考究,裝飾精美,是由單獨的工匠進行操作,刀刃的鍛造是專門的鍛造匠人鍛造,這樣兩個工序保證了整刀的精美和刀刃鍛造的精良的有效結合,這樣的工藝在漢朝的環手刀中也有出現,傳承有序可見一般。
2、手柄:多纏繞金銀絲或裝飾金銀薄片,從西安市出土的一隻唐環手刀和日本東京國立的博物館的出土環手刀來看,手柄的製作非常接近,巧合的是這兩柄大刀刀背都有錯金或錯銀銘文。
3、刀刃:唐刀的刀身是直刀,無弧度,刀脊有兩種一種是平的,上面會鑲嵌文字,一種是日本刀稱之為“庵棟”,也就是刀背有脊線,這樣的刀脊在高古藏刀中也有實物。刀刃靠近手柄部分厚度最厚,然後均勻遞減到刀尖。
4、刀尖:刀尖有兩種一種是日本稱之為“切刃造”,也就是刀尖不是有弧度的,像阿拉伯數字的“7”一樣,另外一種刀尖是弧形的刀尖自然和刀刃結合,古藏刀嚴格的遵循這個形狀並保留下來。
5、刀擋:從壁畫和雕塑上來看,早期的儀刀沒有刀檔。刀檔的出現是在唐中期以後,部分壁畫和造像依稀找到唐儀刀的刀檔是菱形的,比較小,這樣的刀檔在日本的唐樣大刀中能夠看到。
6、刀鞘:鞘口和鞘尾都開始採用金屬包裹,並鎦金銀。早期儀刀也沒有吊環,估計佩帶還是斜插在腰帶上攜帶,中期以後刀鞘的掛環工藝複雜,極其具備裝飾性,正倉院的“金銀鈿莊唐長刀”能充分體現出來盛唐時期儀刀的威儀和精美。
7、鍛造:唐刀的鍛造應該承襲了漢朝發明的“百鍊鋼”技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