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蕭條(第2/2 頁)
。
而且還是保守估計,因為沒有包括1100萬農村的農戶。
工人的失業同樣影響了農民的失業,最後任何一方都買不起另一方的產品。
就彷彿陷入某種惡性迴圈一般。
農民的辛苦勞作換來了嚴重不對等的報酬。一馬車的燕麥買不到一雙低質鞋;種植小麥每英畝虧損15美元;用玉米做燃料比賣掉玉米買煤燒更划算;農場主餵養牲畜的錢賺不回來,寧願丟掉它們也不拿去賣;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
數以萬計的民眾被趕出了房屋,失去了自己賴以生存的棲身之所,同年更有大量的人死於大蕭條時期的饑荒與營養不良。
而這一切的一切,僅僅只是大蕭條時期最為常見的景象。
……
過往,柯林對於大蕭條的認識。
多隻來自於各類書籍照片的記載當中,透過幾張黑白的照片或者簡單的文字,很難對此產生太大的共鳴。
如今身臨其境的感受這一切,他才真正明白,這個時代尤其是生活在大蕭條時期民眾的艱難,巨大的失業潮之下,一份穩定的工作變成了奢望,很多人累死累活的工作一天所賺取的工資,甚至還不至於買下一塊麵包。
而就算是這樣的工作,也往往需要足夠的運氣才能夠找到,並且還不是每天都有。
從街道一路走下來,柯林已經不止一次看到乞討的身影。
同時還有衣著襤褸的孩童,因為長期的營養不良讓他們的模樣看起來格外的瘦弱,這些孩子蜷縮在母親身旁,依靠著母親那同樣枯瘦的身體遮擋著從四面八方而來的凜冽寒風,母親本人則一隻手舉到嘴邊,目光看向遠方,眼神中透著愁苦,是一種看不到希望的死氣沉沉以及麻木。
看到這一幕,柯林腳下的步伐不由慢了一些。
他想要做一點什麼,卻又深感無力。
因為,類似婦女這樣的遭遇,在整個大蕭條時期觸目皆是。
這並非單一問題,而是席捲整個美利堅乃至整個西方的社會事件。
甚至,在後來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經濟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嚴重的週期性經濟危機。
深呼吸一口氣,將目光從那衣著破爛的婦女身上收回。
柯林轉身快步離開街區,穿過一條冷清的店鋪街道,最終他在街角一處老舊的房子前停住了腳步。
“信使報社”
抬頭看了一眼房子前的招牌,柯林正了正頭上的禮帽,張嘴咳嗽了一聲。
這才伸手推開報社的大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