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無劍勝有劍的境界(第2/2 頁)
其精髓,還請老師指點。”
“這首詩是七言古體詩,七言詩一般會作律詩,嚴格按照格律對仗而寫。但七言古體詩中以意境御文氣的詩卻不在此列,之所以不按照對仗格律,就是為了不讓格律破壞了詩的整體意境。
怎麼正確讀懂這首詩的辦法也很簡單,如果你從未來過黃鶴樓,從未看過這黃昏景緻。給你一張紙,一支筆,一首詩,你能畫出這萬道美景麼?”
“這……應該不能吧?”陳皮牧遲疑的說道。
“能!”突然,邵思雨眼中光芒亮起,“別的詩不行,這首詩可以。”
陳皮牧一愣,隨即細細回味一遍後恍然大悟。
“我靠,牛逼!”
“想明白了?”
“鍾神不愧是鍾神,牛逼!”陳皮牧一臉崇拜的對著鍾林抱拳,“這麼複雜詳細的景物,你竟然能填補的這麼自然。還讓我回味了這麼多遍都沒有看出來。”
“過獎過獎!”鍾林只好抱拳敷衍回道。
“你既然想到了就給大家解釋解釋。”
“同學們,鍾神這首詩,詳細的描繪了站在黃鶴樓看日暮黃昏的美景。
這首詩中,包含了遠景近景,從整體到分類,晴日,白雲,日暮,江水,茂密樹木,芳草萋萋,甚至是時間,空間!這麼多詳細的美景卻凝縮在這八句詩,五十六個字之中。
如果是畫一副動態畫卷的話,這首詩就是一副畫卷的落筆方式。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這是立眼,這一副畫中,黃鶴樓便是陣眼。
主體意境便是空曠,寂寥。所以色彩是鮮豔的,意境是深遠的。
前面兩句點明瞭空間,而後兩句便是時間和遠景。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滄海桑田,時代變遷的歷史感覺就在這兩句詩,幾片雲中溢位,鋪滿整個畫卷。”
聽這麼一解釋,後面的自然也就不需要多做解釋了。
後面四句就是填充這張畫卷,晴川歷歷漢陽樹,豔陽下的山川,茂盛的樹木。芳草萋萋鸚鵡洲,鸚鵡洲上,樹木成蔭,芳草成田。
日暮黃昏,鄉愁何處安放?漓灕江面之上,孤舟遠去,離家的路人望著這個黃昏,聽著歸家的鳥兒叫聲,思鄉之情充實胸膛。
好一副如照相一般定格的畫面,一張炫彩的照片,卻被壓縮著在五十六個字之中。但照片只能承載美景,卻無法承載鄉愁之情,不能承載千古寂寥的情感。
但詩,卻可以!
在這樣流暢鋪設出的畫面面前,對仗只會影響畫面的協調。
情景交融渾圓天成,這才是這首詩的精妙之處。
想通了這一點,所有人看向鍾林的眼神也都發生了改變。
果然,不該對鍾林的實力產生一絲動搖,就算你以為了鍾林的翻車,更可能是自己水平太低,無法領悟鍾林的境界而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