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第1/4 頁)
又大肆宣揚,衛希夷&ldo;恤民&rdo;,荊太子&ldo;貪暴&rdo;。跟隨她的人都沒見過世面,有一點好處就比之前過得好,所以她可以少取一些,便能滿足。而跟隨荊太子的人,多是見過世面的人,有更多的講究、更大的排場要支撐,少取便覺得受到了委屈。每當有根基的人遇到了暴發戶,總會有這樣的苦惱。
此消彼漲,衛希夷漸吞荊國。
荊太子見狀,不肯坐以待斃。然而北上困難重重,即便有人願意派來援兵,也難及時趕到。衛希夷又是一個打起仗來全沒章法的人,荊太子以往的經驗,在她這裡全然無用。譬如,放在往日,荊太子可以據一雄城,守著可以吃上十年八載的糧食,慢慢耗,等著援軍趕到城下,內外夾擊,誅滅侵略者。
現在道路難行,訊息不通。衛希夷還很壞,她利用了四處都是的水,築起了長堤蓄水,待水蓄滿,往壩上開了個口子。好麼,放水淹城了!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耗不過就放水!
從未見過如此打法!這是在打仗嗎?
然而無論荊太子有什麼樣的道理想講,他被圍了,他守軍與百姓不斷逃往城外卻是事實。荊太子橫下心來,將自己的積蓄犒賞全軍,向衛希夷下了戰書‐‐再不打,人就要跑光了。
站在戰車上,荊太子反思自己的一生,越想越覺得不對勁。他的一生,順順噹噹活了二十幾年,直到三年前!不知怎麼的,就諸事不順了起來!似這等守軍與庶人叛逃之事,以前是想也不會去想的,因為不可能發生!以他們父子在荊國的人望,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情?!
到底哪裡出錯了?
衛希夷卻沒有像他那樣想這麼多,她的眼裡,只有眼前的這一仗,打完這一仗,才是頭疼的開始。一片澤國,如非必要,衛希夷也不想這樣。這些,以後都是自己要收拾的爛攤子!
可是不這樣幹不行,她必須速戰速決。越國新立,根基尚淺,她拖不起!誠實一點地講,越國興旺是真,積蓄不如荊國也是真,即便荊國已經打了這麼多年的仗,還遭遇了水患。民為國之本,越國人少,需要人口的補充。荊國更有越國沒有的優勢‐‐越國獠人,不客氣地講,叫做野人,不諳耕織之術,荊國百姓懂。這更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衛希夷一點也不想把它打爛。
拖得久了,即便自己耗得起,對方也要被耗光了,拿到手裡來給自己添麻煩麼?
所以,不走正道就不走正道吧,先贏了再說。
即便這樣,也夠頭疼的了,荊太子這幾年,就沒有功夫認真治理國家,荊國水災看起來相當的糟糕。
拔-出佩劍,衛希夷咕噥道:&ldo;壞了,沒個五年,收拾不出大模樣來!&rdo;
衛希夷缺乏俘虜對方首領的習慣,荊太子頭破血流,一命嗚呼自是在預料之中。這一回,衛希夷沒有利用荊太子的死再做什麼複雜文章,只是宣示了荊太子已伏誅,與姜先、女瑩一道,瓜分了荊國……而已。
‐‐‐‐‐‐‐‐‐‐‐‐‐‐‐‐‐‐‐‐‐‐‐‐‐‐‐‐‐‐‐‐
將荊國分出去的時候,衛希夷的心裡隱隱有一種&ldo;總算不是我一個人在頭疼&rdo;的輕鬆感。要累一起累,衛希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