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世道變壞,從特權思維開始(第1/2 頁)
身處世間的人們常常哀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世人沒有曾經的淳樸,變得爾虞我詐,為了利益,無所不用其極。人性是自私的,也是慾壑難填的,生存的慾望是佔有更多更好的東西。
人性的自私,其實並不能讓世道變壞。為己生存是所有生命的本能,放棄自己的生存而考慮其它很不現實。因為只有存在著,才有機會繼續存在著,然後透過對慾望的追求和滿足,才能改變人生。
自私而不傷害別人,世道依然純真。就如你想賺到更多的錢,你去種植、狩獵或者其它,因為都是你努力的付出,所以你不論貧窮富貴都是高價銷售,對貧窮的人來說,你只是貪婪沒有人情味而已。
沒有同理心或同情心,只是讓世道少一分溫情,並不能讓世道變壞。慾望是社會進步的階梯,有慾望就有追求;有追求就有進步。只要追求的過程中不損人利己,那更多的是對社會的促進,而不是傷害。
有人說,世道的變壞,從好人沒有好報開始。不可否認,好人沒有好報,會讓世道變得更加冷漠,好人好事會變少,但是各掃門前雪,只是讓人少一些社會屬性,並不會讓社會變得更壞。
或許反過來講,世道的變壞,是從壞人得不到惡報開始,這樣更為貼切。因為壞人做了壞事,不會得到懲罰,必然會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做壞事。做好事可能沒有利益,然而做壞事幾乎都能獲利。
世上的壞人壞事越來越多,就是因為做壞事的成本太低,能獲得的收益更高,所以壞人會選擇用最小代價的處罰獲取最大收益的壞事去做。這就是人性追求慾望的本質,佔有更多去滿足慾望的深淵。
在人從野蠻動物脫離出來後,就形成了“行成於思”的習慣。做事不是靠衝動的一時熱血,而是經過思考後才決定行動。暴躁性格的人或許有衝動,但並非沒有腦子,有頭腦發熱的時候,但依然會思考。
正是因為思考的存在,才讓人得以從動物中解脫出來,所以有了“行成於思”。好人做好事或者壞人做壞事,事前都會有思考,然後決定事情做不做?選擇做好事還是做壞事,都在於人的思考。
世道的變壞,在於行動的結果,而行動的源頭,在於人的思考。因此,要追尋世道變壞的源頭,就要從思考上入手。是怎樣的思考或者說思維方式,才讓人喪失了善良,變得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呢?
思維,是世道變壞的根源。那麼,又是什麼樣的思維,導致世道變壞?答案就是特權思維。當一個人或一群人脫離了普世的限制,高高在上、特立獨行,那麼他或他們自然會影響整個社會群體。
世道的變壞,是從特權思維開始。有些人有了特權,自然就會想用特權為自己謀利。因為不受限制或者缺少監督,他們就會越來越肆無忌憚,反正自己享有豁免的權利,即使做了,別人也不能把他怎麼樣。
上樑不正,必然導致下樑歪。上面有了特權,下面自然跟著來。於是,享有特權的人越來越多,向特權階層靠攏的也越來越多,世道在特權的籠罩下,自然沒有人願意循規蹈矩,方方正正地做事。
人生來本是平等的,因為社會的發展,有了不同的分工。有些人就想著靠自己分工所佔據的有利位置,把自己獨特出來,以佔用更多的資源。於是,特權思維便出現了,世道就跟著變壞了。
雖然有人提出“決不允許搞特權”、“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堅決破除特權思想和特權行為”,旗幟鮮明地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特權。結果卻往往不如人意,反而特權行為越演越烈呢?
根源就在於提出的人,用特權的思維反對特權,以自己享有的特權無視規則再去反對特權,結果只是轉移了別人的特權,鞏固了自己的特權。以一種特權替換另一種特權,只會讓結果變得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