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習慣,改變你的人生(第1/2 頁)
慾望是存在的基礎,推動進步的動力。慾望的實現靠的從來都不是誇誇其談,而是腳踏實地的行動。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是不可能確定成功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動才能達到目標。
真正讓人進步的,從來不是聽過的大道理,而是透過自律培養起來的好習慣。道理懂得再多,不落實到點滴的行動中,那也是枉然。世間所有慾望的終點,都在腳步能行走到的遙遠的地方,而不是口中。
所有對慾望追逐的信念,都化為奮力前行的習慣,人生就走上坡路了。生活中難免會出現突如其來的意外,把原本的計劃打亂。這個時候怎麼把撥亂反正,把事情導向原來的位置,考驗的就是遇事的心態。
遇到事情就驚慌失措、歇斯底里,只會把事情越弄越糟。不動聲色、沉著冷靜,才能慢慢把事情理順並重回正本。意外是人生躲不開的坎,當成人生平常,慢慢養成不慌不亂、平常心對待的習慣就好。
心態置頂,情緒置後。這就是遇事養成的好習慣。有了這樣的習慣,就不會在意外發生時抱怨、呆滯和頹廢,就懂得以冷靜的態度應對,完成救贖,讓事情重新步入正軌,並最終按計劃取得成功。
預測最糟糕的狀況,調整好心態接受現狀,竭盡全力解決問題。這便是遇事好習慣的養成的步驟。成熟的人,從不把情緒帶到事情中去。他們會靜下心沉住氣,有條不紊地鋪路搭橋,渡過難關。
世上的事千千萬,遇到的事萬萬千。世間有相似的花,沒有同樣的事。遇事不要墨守成規、冥古不化,要跳出經驗主義、持續迭代,懂得推陳出新,不斷發展。固守以往經驗,只能陷入井底之蛙的境地。
醫學有個諺語:同病異治,異病同治。說的是同樣的病,根據時期、環境和人的不同,用不同的方法醫治;不同的病,根據時期、環境和人的不同,用相同的方法醫治。這就是變化對應變化,而不死守條框的存在。
同樣是感冒,對小孩和大人的用藥就要有不同;傷口發炎和感冒,雖然是不同的病症,但某些情況下可以使用同樣的抗生素醫治。時間在變化,事情在變化,人也在變化,思維也要發生變化。
很多時候,一是一,二是二;但還是會出現一是二,二是一的情況。正如人生的境界,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變化才是人生的主題,不變只是一時,變化才是永恆。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一群蜜蜂和一群蒼蠅分別裝入兩個玻璃瓶中,然後放到瓶子,瓶底都朝著窗戶的方向,觀察它們怎麼逃跑。結果蜜蜂總是試圖從瓶底逃跑而累死,蒼蠅瓶中亂撞最後從瓶口逃生。
之所以這樣,便是因為蜜蜂經驗豐富,以固有的思維認為光線最明亮的地方就是出口,不斷撞擊瓶底,結果被經驗害死。反觀蒼蠅沒有任何經驗,只能在瓶中四處亂飛,機緣巧合下誤打誤撞飛出來。
有經驗固然是好事,大多數情況下能讓人事倍功半,但是不能固守經驗,而要根據事情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跳出經驗主義的束縛,重新思考問題。不然引以為傲的經驗,反而會成為傷害你的罪魁禍首。
成功的關鍵靠行動,拖延是成長路上最大的阻礙,也是對時間極大的浪費。做事需要三思而後行,但不要等到條件完美再行動,世界沒有什麼完美無缺的事,都會有缺陷,邊行動邊修正邊完善。
行為習慣,不求完美再做。等待和拖延是世上最容易壓垮一個人鬥志的東西。克服拖延,先完成任務,再盡情放鬆,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只有想,沒有做,只會成為空想幻想,有想有做,才有可能成功。
真實世界裡,永遠沒有完美的時機。機會來了,就必須立即行動,而不是一直等待完美時機,不然可能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