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展望(第1/2 頁)
合作社的風已經吹起來了,大家對張集等合作社的模式,已經從報紙、廣播中瞭解到了,農民算算賬,也知道搞合作社好。
通和縣目前的合作社並不是上面所倡導的合作社,這其中還是有很大差別的。現在其他地方倡導的初級合作社,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勞動力都集中在土地上,精耕細作後,糧食產量也有不小的提高,很多時間大家還是在家搞副業,畢竟農忙也就那麼一段時間。
要是想達到通和縣這種模式,現在是不現實的,但是初級合作社發展幾年後,公積金多了,大家思想改變一下,將生產資料集中。當地縣政府要是資金充足,可以直接辦工廠,要是資金不夠,可以讓各個合作社開些小作坊。
只要初級合作社發展得好,用不了幾年,就可以達到通和縣合作社的模式,專業的人種地,一部分去工廠工作,只要注重調整,大家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從初級合作社發展到通和縣的合作社,要一個過程,時間還不會短。
現在各地縣政府都是窮得很,很多時候還要找上面要一些,完全沒有資金去投入合作社,只能靠大家自己發力,覺悟高的地方,初級合作社的發展快不少。
通和縣將刊登的新聞報紙,一併上報到了地委和省委,描述了合作社的發展歷程。
同時王致遠也給李老師寫了一封信,連同報紙和照片一起寄了過去,因為現在的初級合作社還是以土地為主,再加上通和縣工廠還沒有進行分紅,所以只說了土地的分紅和收益,但是這收穫也是極好的。
通和縣各地已經開始商量要搞合作社了,每天都有不少鎮長來給王致遠彙報情況,各區也是天天來,大家最主要的目的是想看看縣裡能給各個合作社多少支援,他們也好以這個為基礎辦合作社。
這些人在王致遠的帶領下還是很有水平的,都知道合作社並不單純的依靠土地搞生產,開工廠才是主要的。縣裡80以上的家庭,家裡都有一個工人,雖然建築工人佔多數,但是大家對工廠的工資和福利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家門口開工廠,大家是舉雙手贊成,開什麼工廠,這個還是要看縣裡指導,不然虧本就不好了。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往縣裡彙報情況,就是想看看縣裡的意見。
王致遠也迅速召集大家開了一個會,各區、各鎮的領導全部都要參加。
會議上王致遠說道:“今天這個會議,會後我是準備播報給所有人知道的,這個會議的主要點就是合作社。哪些鎮願意搞合作社的,舉個手我看看。”
參加會議的100多號人,下面沒有搞合作社的70多個鎮一下全部舉起了手,王致遠看了好一會又說道:“同意搞合作社的舉個手。”
大家全部舉起來手,王致遠、趙前發、陳克聲三人也都舉起了手,會議一致透過。
“搞合作社是沒有問題的,去年我已經跟大家說了章程,大家回去後還是以這個章程為主,人數控制在2000人左右,不要搞太大,我們要一步一步來。現在剛剛秋收結束不久,正是成立合作社的好日子,大家回去後兩天之內統計好願意入社的家庭。
我們先將土地合作化,安排好專人的人員耕種,接下來縣裡會派人下去考察地點辦工廠,冬天還要組織人員培訓學習……大家回去後,將這些事情儘快安排好,然後彙報上來。最主要的一點,是否參加合作社,以家庭為單位,堅持自願原則。
不想參加的人,還是不吸收到合作社的好,以免消極怠工,影響合作社的發展。合作社剛成立還是要積極發展的好,不然遲早散夥。”
接下來又請張集這些合作社的同志上來談一下經驗,說說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可能是知道後面要廣播的,大家說得也很接地氣,實事求是。
會上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