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在通和7(第1/2 頁)
王致遠沉思了一會,知道考驗來了,現在的發展不能圖快,要圖穩,不然會拖累通和縣的整體發展,心裡計算了一下說道:“老師,以縣裡現在的情況,還有接下來的規劃,我估計帶動100萬人發展還是沒有問題的。”
“你看從哪裡發展比較好,你來選擇。”
王致遠過去看著省裡的行政圖,說道:“周圍的地方就可以,太大了我們也照顧不過來。”
李老師指了指說:“固城、霸城、文城、任城、大城這幾個地方你來帶動一下,你看怎麼樣?這些地方人口也差不多一百萬左右,能不能帶大家搞好發展?”
“沒問題,快則兩年,慢則3年,我們將這幾個地方發展得跟通和縣一樣。就是劃了這麼多地方,我怕各地委……”
“你有信心就好,要做出成績來,回去後我會跟大家開會,在通和縣這邊成立一個新區,你來帶領大家搞發展。”
“我堅決服從組織的安排。”
李老師又說了一下紀律方面的問題,王致遠回應後問道:“老師,明天縣裡辦的合作社工廠準備進行分紅了,我想請老師去支援鼓勵一下大家。”
“你們合作社辦的工廠效益怎麼樣?”
“今年我們的工廠才剛剛建設,開工時間才5個月左右,盈利還不是很多。這次分紅的是玻璃廠,盈利有26元,是縣裡和12個合作社一起合辦的一個工廠,這次參與分紅的有3000多戶,每戶分紅並不多。主要是工廠有3100名工人,實現了80的家庭有工人工作。”
“工廠的工人一個月的收入有多少?”
“平均下來有302元,差距都不是太大,最大相差只有十幾元。”
“那每個家庭一年下來的收入就很可觀了,還有另外20的家庭呢?”
“另外的主要是專門負責種地,一年的收入也不會比工廠工人差。”
李老師思考了一會說道:“你們這個合作社方式暫時的確不適合推廣,你們這裡糧食產量高,種地收益高,工農差距幾乎沒有。別的地方就不一樣了,沒有資金辦工廠,即使辦了工廠,想做工人的人肯定比農民多。”
“這個目前沒有辦法改變,不過等我們的化肥廠建設起來後,再培育出優良的種子,將糧食生產搞上去,就可以縮小工農差別,做工人做農民都一樣。”
“是這個道理,現在國家已經開始部署育種了,想建設化肥廠,就要發展工業,你們縣這種生產化肥的方法也不適合推廣。現在合適的還是農家積肥,讓農民多養豬積肥,也能提高不少產量。”
化肥應用最多的是氮肥(合成氨),生產工藝受材料、裝置、原料影響,前面幾年向老大哥購買過幾座小型的氮肥裝置,但是產量有限。後面實行‘四三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大規模引進了13套大化肥裝置後,國內的化肥產量才大幅度提高。
是73年簽約引進,建設是74年開始,77年基本投產建設了一大半
‘四三方案’還引進了很多關於民生的東西,如進口成套化纖裝置、化肥裝置、火電機組、鋼鐵工業裝置、化工裝置等等,引進金額在43億美元左右。
通和縣生產化肥主要是複合肥和少量氮肥,簡單粗暴,透過交換壟斷了周邊的原材料才有這個產量。現在正準備生產合成氨,裝置問題已經可以解決了,只要石油足夠就可以建廠生產,後面再慢慢擴大。
“初級合作社可以短期提高一定的產量,社裡後面也可以慢慢開工廠,一部分一部分的讓農民到工廠做工。我們這邊是經濟情況比較好,直接讓各家出一人當工人。”
“嗯,不少同志都不明白這個道理,認為我們干涉太多,不應該搞合作社,現在最重要的是提高生產,儘快將經濟恢復起來。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