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2/3 頁)
閣意見為準,這就是大明內閣在萬曆年間形成的間接決策權。
當然,皇帝可以不聽。
朱翊鈞對奏疏的內容看了許久,下印之後,才開口說道:“責成大同左都督馬芳回籍閒住吧。”
“謝陛下隆恩。”王崇古聽聞皇帝陛下打算就事論事,沒打算擴大打擊面,鬆了口氣,行禮謝恩。
張居正沒有揪著這件事窮追猛打,看似是給了晉黨一個喘息的機會,但是張居正翻出了第三道奏疏,面色極其嚴肅的說道:“以閱視紀錄,宣大山西副總兵麻貴、麻錦,參將賈國忠、李如檟、李國珍、楊爾幹、王國勳、薛邦奇、趙崇璧、葛臣,凡十員革參將,徐行提問,仍更置參將及遊擊,奚元、張元寶、濮東陽、吳昆、任秉公等,補錄。”
“憑什麼!”王崇古猛地站起身來,驚駭無比的說道:“元輔,這裡是文華殿,你自己說的,每事都要廷議,如何如此獨斷專行?主上就在月臺之上看著你呢!”
張居正拿出一份表單,猛地拍在桌子上,厲聲說道:“憑的就是巡檢邊方給事中李樂閱視長城鼎建記錄!爾等拿了朝廷的銀子,關隘呢?長城呢?軍卒呢!王崇古,你回答我,在哪裡!”
“虎峪口破關,破的關在哪裡!根本就沒有關隘!”
“楊太宰,知道這些事兒嗎?”
張居正的眼神裡帶著一些期望,他不希望楊博也是這些糟爛事的參與者,楊博肯定是利益即得者,但是他不希望楊博是指使的那個人。
“知道,昨天晚上知道的。”楊博露出了一個慘淡的笑容,有些手足無措,左右來回看了看,看到了廷臣們驚駭無比的面孔,帶著痛苦的語氣回答了張居正的問題。
楊博發現自己又對了,張四維就不該招惹張居正的。
腐化李樂,反而把張居正惹惱了,依照楊博對張居正的瞭解,不招惹李樂,張居正不會如此大動干戈,一拳勝過一拳,打的晉黨毫無招架之力。
張居正聽聞,反而是鬆了口氣,至少他看了這麼多年的碩德之臣,在人生最後的一段路上,沒有完全成為國之蠹蟲,至少在為晉黨說話張目的時候,楊博心不安。
不是張居正識人有問題,是陸樹聲有問題。
張居正又看向了王崇古,端著手,語氣變得平緩了起來問道:“王崇古,要不咱們這文華殿上二十七廷臣,一起到宣府、大同閱視一二?”
朱翊鈞輕輕咳嗽了一聲說道:“若是真的要去,朕一道前往,順便叫上遷安伯,戎事,還是戚帥更明白些。”
叫上戚繼光,就要叫上六千南兵,就是叫上十萬三鎮軍一同前往,這不是閱視,這是平叛。
晉黨之所以不敢掀桌子,是知道打不贏。
朱翊鈞在幹什麼?在火上澆油,在拱火。
光吵吵有啥用,動手!
打起來!
血流成河!
朱翊鈞在為張居正站臺,主少國疑,皇權缺位的當下,張居正無論做什麼事兒,都缺少大義的名分支援,朱翊鈞能做的真的不多,他不會坐視張居正孤軍奮戰。
楊博聽聞小皇帝開口,也立刻就明白了,李樂的事兒,宮裡怕也是早就知道了,宮裡對張四維腐化李樂之事,非常非常不滿,楊博看著王崇古低聲說道:“親家,慎言。”
楊博在文華殿公器所在,提到了他和王崇古的姻親關係,不是為了讓張居正忌憚,而是為了讓易怒的王崇古清醒一些,不要被眼下的局勢所激怒,胡說八道,最終導致更加難堪的事兒發生。
張居正既然敢發難,顯然是早有準備。
馮保拿起了那封清單,嘖嘖稱奇的說道:“厲害,厲害啊,我看看這份清單上,宣府沿邊墩臺共一千七百七十三座,嘖嘖,居然有七百多座年久失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