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廟堂之爭,起兵北伐(第1/2 頁)
博望侯東方曜言道:“陛下,梁人好擄掠,屢屢侵擾我趙國邊境。回想神宗時期,我趙軍與梁國更是交戰頻繁,大小戰役多達四十餘次。長期的對外征戰,也使得趙國邊關的百姓深受其苦。如今天賜戰機,可萬萬不能錯過。”
五皇子趙頤政挺身而出,奏道:“父皇,我趙國與梁國積怨已久。此番燕梁爭鬥,正是我趙國報仇雪恨之良機。”
六皇子趙梓恆亦附和道:“康王所言極是,我們正可藉此機會進攻梁國,一雪前恥。”
兵部尚書韓無疾接著進言:“陛下,燕軍勇猛無比,若我趙國也趁機加入伐梁行列,梁國必將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屆時必將損失慘重。而我趙國則可趁機逐步蠶食梁國領土。”
趙皇聽聞此言,心中五味雜陳。
回想天慶這一朝,趙皇不禁感到有些憋屈。
想當年,他剛剛即位之時,西梁便大舉進犯。趙國耗費了巨大的代價,才最終將梁軍擊退。
如今,趙皇終於看到了痛擊梁軍的絕佳契機,這讓他的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
趙皇微微側首,望向殿內的鎮北王趙胤乾,語氣中帶著一絲期待:“胤乾,你可願擔任此次伐梁的統帥?”
趙胤乾恭敬答道:“父皇,兒臣以為伐梁之舉並不可取。”
趙皇聽後,面露不悅,不禁嘆息:“鎮北王,朕從幽都召你回京,原欲委你以伐梁統帥重任,如今你卻與朕意見相左,實在令朕失望。”
這時,十一皇子趙弘翎急忙插話:“父皇,鎮北王畏戰不前,兒臣曾在雁山關戍邊多年,伐梁之事,交由兒臣最為合適。”
趙胤乾卻不慌不忙,反問趙皇:“父皇,您可曾想過樑人為何屢犯我疆土?”
趙皇沉思片刻,問道:“你說為何?”
趙胤乾分析道:“回稟父皇,梁國雖疆域遼闊,但多為戈壁荒漠,適宜農耕與放牧之地僅集中於雅魯江流域。加之其地勢高峻,氣候多變,能種植的農作物種類稀少。反觀我趙國,沃野千里,氣候宜人。所以,梁國為求生存發展,向東擴張,趙國自然成為其覬覦的物件。”
趙皇點頭,卻道:“朕又何嘗不知?梁人屢犯邊關,意在搶奪我趙國關中富饒之地。所以,朕才決心伐梁,為趙國的後世子孫謀求長久安寧。”
趙胤乾堅持己見:“父皇,梁國土地貧瘠,趙國若舉兵伐之,即便攻佔其城池,亦得不償失。”
此時,七皇子趙弘曆亦道:“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為了一塊對趙國來說價值不大的土地,耗費國力,兒臣亦覺鎮北王所言有理。”
五皇子趙頤政反駁道:“賢王此言差矣,你飽讀詩書,怎不知‘土地乃國之根本,與日月同輝’之理?父皇欲開疆拓土,正是為了建立萬世基業。”
趙皇微微頷首,讚道:“還是康王深知朕心。”
趙頤政趁機再請:“父皇,征服梁國一直是神宗爺爺的心願。兒臣懇請父皇出兵伐梁,以慰神宗爺爺在天之靈。”
博望侯東方曜亦表態支援:“臣附議。”
隨後,眾臣紛紛附和,氣氛一時熱烈起來。
趙胤乾卻諫言道:“父皇,此刻揮師伐梁,並非上策。”
趙頤政聞言怒斥:“鎮北王,你既不願領兵伐梁,又在此擾亂軍心,該當何罪?”
趙皇面露不悅:“鎮北王,既然你心存怯意,那便安心留在上京吧。”
趙頤政聽後,心中暗喜,父皇此言,無疑是打算削奪趙胤乾在幽都大營的兵權。
他轉而戲謔地對趙胤乾道:“恭喜九弟,又能在上京享受那逍遙自在的日子了。”
趙胤乾卻不以為意,再次向父皇進言:“父皇,兒臣有話要說。”
趙皇不耐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