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愛也無奈 作者:葉辛
總序
1990年,我寫過一篇短文:《今天我要離開貴州》。文章裡除卻表達了我對貴州山鄉的感情,還流露出迴歸上海時忐忑不安的心情。 是的,對於故鄉上海,我不能說是陌生的,畢竟我在上海的弄堂裡,整整生活了19年;以後由於探親、改稿、開會,時不時地也有機會回來,對於上海面貌的逐漸改變,多少也是曉得的。但我又不能說對上海十分熟悉,因為我終究有整整21年的時間,生活在貴州,那兒離上海都市裡的一切,是那麼的遙遠。 而創作最需要的,偏偏又是切身的感受。如果沒有這種對於生活,對於人,對於人所生活於其中的環境,諸如弄堂、公寓、大樓、小院、單位、馬路、城市的感受,對於人際關係、人物命運、社會風雲的感受,文學創作是無法進行的。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我感受著上海這座大都市裡的一切,而且情不自禁地會把上海這座城市裡感受到的人和事,拿來和遙遠的貴州作比較。於是我經常用兩副目光來看待上海和貴州。一些同行遇見我,經常問,在你的散文隨筆中,怎麼總會提到貴州?一些讀者對我說,你有一種貴州情結。一些老同志見了我,會指著我說,我們從你的文章中,看出你對貴州的感情。是啊,我生命中長長的一段歲月,是在貴州山鄉里度過的。上海和貴州,這是我生命的兩極,即使在迴歸上海十幾年以後,也抹不去。故而我把從1999年到2003年期間寫下的散文隨筆集,就取名為《我生命的兩極》。可能正是因為這種抹不去的痕跡和烙印,在這五年時間裡,我寫下的五部中篇小說,儘管寫到省城,寫到上海,寫到香格里拉,字裡行間卻還留有兩副目光透出的視角。就是以寫上海為主的長篇小說《華都》,其間有一組主要人物的命運,還是在偏遠山鄉的村寨上展開的。也許,對於我來說,這已是擺脫不了的一縷情思了。 人類跨越千禧年的時候,我在一篇短文裡說過,人的一生中,要同時跨越百年和千年的門檻,是難逢難遇的一件有意味的事情。況且跨越千禧龍年的時候,正是中華民族蓬蓬勃勃的盛世之年。故而我把彙集了長篇小說、中篇小說和散文隨筆的這一套書,題名為“葉辛新世紀文萃”,獻給始終關注著我的讀者朋友們。 願生活繼續賜我以靈感和時間,願在今後的日子裡,我還能給讀者朋友們奉獻出新作。 謝謝! 葉 辛2004年1月18日���
愛情世紀末(1)
下班時分,院子裡傳來小車的喇叭聲、腳踏車的鈴聲和人們的交談聲。 “晚上的電影去看麼?” “去,聽說這電影在美國、日本、香港上映時,都曾引起轟動。” “我也看到了報紙上的報道,要去看。” …… 聽見這幾聲對話,我才想起,剛才辦公室主任拿進來幾張電影票,說是北京影劇院的晚場電影《泰坦尼克號》,讓我分一下。我在走廊裡喊過一嗓子,其他人都拿走了,惟獨我們編輯室的公主聶虹姑娘,還沒來取。 我下意識地離座起身,拿過壓在墨水瓶底下的兩張票子,放聲叫著:“聶虹,聶虹,你的電影票!” 跑到隔壁辦公室門前,門已經關了。我朝窗戶望望,窗戶緊閉,連窗簾也拉上了。這些傢伙,下班的動作倒是快。那怎麼辦?近年來,畫報社很少給職工們買團體票觀看,為了這部爭相傳說的《泰坦尼克號》,難得買一次票,我卻把票卡下了,多不好。況且聶虹還是個正處於戀愛期的姑娘,前幾天還在那裡眉飛色舞地說著傑克和羅絲近乎瘋狂的生死之戀。我無緣無故把她的票子給廢了,她會怎麼想。我連忙轉身,朝畫報社停車的大院裡張望。 總編坐的那輛小車正在拐出院壩大門,恰好堵住了七八輛同時要出門的腳踏車,聶虹騎著她那輛腳踏車,也在裡面。 我一揚手中的電影票,大聲喊:“聶虹,等一等,你的電影票還沒拿呢!” 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