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池中物,天子謀(下)(第1/2 頁)
經過此役,朝中眾人看清了局勢,折服於林起衡除政敵的手腕,對其有所忌憚,蠢蠢欲動之心有所收斂。
諸侯尚未察覺天子的圖謀,暗暗將火力都對準了林起衡。
如今,朝中誰不知道林起衡獨攬兵器、織造兩個肥差,是天子跟前紅極一時的香餑餑,敬服是面兒上的,私底下不知道有多眼紅、牙癢。
按兵不動只因林起衡老謀深算,不如寧遠軟柿子好欺負,一時找不到機會下手罷了。
寧遠這個獨樹一幟的朝中清流一除,林起衡這個威風八面的大紅人卻橫空出世了,平添一強敵。
朝中素有威望的幾個重臣覺得甚是扎眼,一看到林起衡小人得志的嘴臉便心中淤堵。
林府統領之下眾人暗自慶幸跟對了主子,才免於像那寧府之人一般落得個悽悽慘慘的下場。
百姓看政局風雲,朝堂動盪,權勢更迭,林府與寧府的恩恩怨怨,只當看個笑話,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無論誰得勢,只要不妨礙他們過他們的小日子便好。
一畝三分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或是經營點小生意謀生計,百姓所思量盤算的無非是一家溫飽,平順度日。
國家大事他們無暇操心,也根本輪不到他們管,更管不了。
天子倒是樂得清閒,有林起衡替他吸引火力、怨恨,轉移視線,他便能繼續分權制衡的籌謀,分散諸侯勢力,最終鞏固中央政權指日可待,天下真正太平也就不遠了。
他並不介意朝堂暗湧,這盆水再渾濁,蝦兵蟹將如何爭強鬥狠,誰暫時佔得上風,他都不放在心裡,因為他才是真正在岸上垂釣的人,大局盡在掌控。
小魚小蝦跳出來露個臉揮舞一通,他權當是娛樂看戲了,反正他會滿載而歸,笑到最後,成為真正的豐收者、大贏家。
政局的水越渾,越便於他混淆視聽,暗中蓄力,小混亂越多,越有利於他隔岸觀火,看鷸蚌相爭,最終坐收漁利。
只要不影響大計,天子無謂參與進各方爭鬥。
這局除寧遠、除寧府的棋,林起衡下得小心謹慎,對時局、聖意可謂是洞若觀火,一步也不敢行差踏錯,事實證明到最後他確實是贏了。
可說算無遺策,林起衡自認是不夠格的。
這盤棋雖佈局精妙,但還是有敗筆。最嚴重的疏漏便是自己的兒子。
林起衡本意是讓林恣借私塾近水樓臺,騙取寧敞芳心,取得她的信任,好套取情報,拉攏寧遠,即使沒能打動寧敞,有了聖上的金口玉言,也能向寧府施壓,與寧府聯姻,達成皇上合併兵器、織造二業,打擊諸侯勢力,分權以制衡,實現中央集權的目的。
可當幾經與寧遠談判、利誘,他仍不為所動之後,林起衡已經決意將寧敞視為棄子,林恣與寧敞這條暗線他也不打算繼續用了。
本來,寧遠雖和他不對付,但尚不失為一個有才能的可用之人,招攬為助力也無不可,為了聖上的謀劃,他可以暫且放下對寧遠的成見、與其的恩怨,攜手輔助聖上匡扶社稷。
可是寧遠油鹽不進,想來這樣迂腐之輩即使同謀也難堪當大任,沒準兒還會壞事。
與其如此,不如棄之。
事實也證明他沒看走眼。寧遠此人確實剛直有餘,思慮不足。
而他拒絕和自己合作,相當於逆了皇上的意,觸怒天子,招來殺身之禍是遲早的事,他也只是借聖上的手除去了一個礙眼的人。
他是個聰明人,一舉多得的買賣,他看得通透,自然也不會失手落空。
只是林起衡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林恣竟對寧敞動了真情。
剛開始欲讓林恣接近寧敞時,林起衡很關心林恣與寧敞的進展,不僅派得力的探子盯梢,每日回府也必定讓林恣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