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五章 崇王、沂王,就藩海外(第1/2 頁)
歷史的車輪就像是火車的車輪一樣滾滾向前,在忠國公石亨確切的將宣府貢市的貨物帶回到北土城之後,大明關於馳道的修建開始提上日程。
景泰十七年的最後一次大朝會,大明宣佈了九條大型馳道的修建,大約就是大明九龍驛路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擴建,而這九條馳道的修建,共計五萬裡,預計在四十年內完成。
也就是說一年只能修一千兩百五十里。
這只是一個長期的遠景規劃,具體而言。
在景泰二十二年前,完成大明南衙到北衙的馳道修建,是切實可行的目標。
沒有人能準確預估五年之後的局勢,即便是以于謙這樣的賢臣,也只敢計劃一下五年之內的事兒,誰知道五年之後會發生什麼?
修路、疏浚、興建水利,是大明朝廷在執行二次分配,是對稅收的使用,道路硬化的成本每一里是五百銀幣,而馳道的造價為一千銀幣左右,這已經是隻供給吃穿,只給少量勞動報酬,勞役和官廠全力配合之下的價格。
每年朝廷要在馳道上投入超過一百五十萬銀幣,這筆投入超過了正統年間每年折銀入國帑的銀兩總合。
對於馳道的修建,朝廷內部的反對意見也很突出,在很多朝臣們看來,完全沒必要規劃那麼長久的事兒,路要一步一步走,可以先修一條從京師到南衙的鐵路試試水。
五年鐵路規劃,也是在反對之聲中,才設立的。又是一年春節,景泰十八年春,朱祁鈺如同往常年份那般,回到了泰安宮接見群臣的賀歲。
皇叔朱瞻墡恢復了幾分富態,朱祁鈺覺得皇叔最近實在是有些閒,籌畫著自己南巡,讓皇叔在家裡看門。
朱瞻墡一聽就有些麻,他表示是不是可以讓太子監國,他作為太子的五爺爺,負責輔弼,再監國下去,太子怕是要懷恨在心了。
朱瞻墡走後,朱見深作為子侄輩覲見,朱祁鈺按照往常的慣例賞賜,五塊飴糖依舊給了沂王。
”叔父,孩兒已經加冠,打算前往北大洲就藩。”朱見深接過飴糖之後,表達了自己想要就藩的想法。
在眼下的大明朝,老朱家的子子孫孫,有兩個選擇,要麼在京師混吃等死,除了大宗之外,五代降襲;要麼出海去開疆拓土,也就是就藩。
而朱見深選擇了就藩,而且他就藩的路途極為遙遠,海路超過了四萬裡的北大洲,去了一輩子就回不來了。
”再等等,眼下航路都未穩定下來,還在探索,你,不必太過著急。”朱祁鈺養了朱見深十八年,當年那個小娃娃,現在已經長得和他一樣高了。
對於朱見深,朱祁鈺並不是很糾結,稽戾王伏誅已經十八年,連民間都已經預設朱見深是大明皇帝私生子這一事實,若不是大明皇帝為什麼對沂王這麼好?大明皇帝為何不反駁?8柒七
連劉永誠這頭倔驢,都已經不再舊事重提,沒人會再拿沂王府作為反抗皇帝的工具。
朱見深過完年才加冠,加冠又被稱為弱冠,朱祁鈺對朱見深這麼小的年紀出去打拼,多少有些不忍。”任重道遠,還是早些出發為好。”朱見深第一次對叔父的話進行了反駁,在此之前,他從來不會對叔父的話有任何一絲一毫的疑慮,他之所以要出發,是因為現在他再不走,等到航路探索完成,他去豈不是摘桃子?
誰為萬民奔波,誰為萬民之王。
”向東還是向西?”朱祁鈺想了想,還是同意了下來,父母不應該成為兒女翱翔天穹的約束和枷鎖。朱祁鈺選擇了成全。
在地圖上,往左是向西,往右是向東,向西要經過馬六甲海峽,至羅經正峰,至自由城,跨過大西洋,至古巴,到北大洲東海岸。
而向東則是至倭國的瀨戶
內海,過太平洋,至北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