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4/5 頁)
的,三人之中年紀最輕的那個明顯更關心,把手裡的筆放下站了起來。
“噢,是這樣,我剛才外地回來,聽偵探社的同事說這幾天胡小姐數次上mén詢問,不知是不是有急事,所以來報社找她問問。”我笑笑答道。
這個年輕人,二十五六歲的樣子,面板白皙之極,也許是我的嗅覺太過靈敏,隔著三四步就能聞到雪huā膏的氣味兒,鼻樑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鼻子有點塌,留著三七開的分頭,上面抹著髮蠟,梳理得一絲不luàn,下穿黑sè西kù,褐sè皮鞋,上穿一件馬甲,馬甲左xiōng的口袋外垂下一條金黃sè的細鏈,估計口袋裡裝的是一塊不會太便宜的懷錶吧?
燕京時報還真是有點兒意思,既有樓下那種古板嚴謹的老學究式人物,也有這種追求時尚追求到不倫不類的新cháo青年,也難怪胡小燕會在這裡工作,想來,不論什麼樣的人在這裡都能找到對脾氣的人吧。
“請問先生貴姓。”記者外出採訪撲空,把人約到報社來談很正常,那個年輕人的警惕放鬆了一些。
“免貴,姓江,江一凡。”我答道。
“江一凡?你就是江一凡?!”
三個字剛一出口,屋裡的三個編輯都是吃了一驚,前後態度明顯不同。
我點了點頭。
可以理解,他們是《燕京時報》的編輯,《燕京時報》上的所有文章都是由他們組織,整理,排版,校對,對報上所刊文章自然非常熟悉,前段時間不久,他們的報紙剛剛登過胡小燕的專訪,特別是關於天香樓投毒案的部分,由於是她親身全程跟蹤在場,是如假包換的獨家訊息,所以那一期的報紙銷量大漲,比平時多賣出去了近三成,為此,報社主編還特意擺酒慶功,給胡小燕發了十塊大洋做為獎勵——以胡小燕的身家自是不會在意這十塊大洋,但被主編當眾表揚,那幾天的心情可是非常好。所以,他們對我的名字有印象並不奇怪。
“原來是江先生,快坐,快坐。我是小燕的同事,也是她的朋友,柳權宇,負責時報的社會新聞版面,小燕出去採訪新聞,估計很快就要回來了。”柳權宇變得非常熱情,招呼我坐下,還忙著找杯子徹茶倒水,勤快的很。
這個年輕人的反應有些怪。
我直覺的感到——熱情是真的熱情,不過熱情的背後似乎有一點作做。常理而言,對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提起和當事人的關係時,要麼說是同事,要麼說是朋友,很少會有人把這兩種關係都講一遍,為什麼他會反其道而行之?莫非是他對胡小燕有仰慕之心,所以對胡小燕的男xìng朋友有一種潛意識的戒備之心,講到同事的關係後,才要加上一句“也是她的朋友”,以豎起一道防護網,把胡小燕置於自已的保護圈內,讓別人知難而退,不要有妄想之心?
………【第三百七十二章 心情不錯】………
做新聞媒體的,訊息比一般人要靈通的多,柳權宇的知識面很廣,談吐也很有分寸,雖然有那麼一點知識分子的書生氣,但總的來說並不會讓人反感。
報紙編輯的工作,說忙是很忙,說輕鬆也真輕鬆,簡單的說,也要完成了自已負責的版面,愛幹什麼就幹什麼,沒人會去管你,今天要登的稿件柳權宇基本已經定好,剩下的就是排版之類的簡單工作,所以他並不忙做事,而是陪著我閒聊說話,尤其是對胡小燕和我認識的過程還有後來的數次見面的情況感興趣。
就這樣,聊了大約不到半個小時,外邊忽然傳來樓梯聲響,柳權宇臉上喜色現出,“是小燕回來了。”他馬上站起來快步走向門口。
這個年輕人,表現的也太明顯了吧?人還在樓下,只聽腳步聲就能分辨出來者是誰,這本事,除了非常熟悉且非常關心的物件,有幾個人能做得到?他要是對報社裡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