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頁(第1/2 頁)
蕭西馳聞言恍然,皇帝這麼做,顯然是打算把大周的中心地帶往南邊偏移一些。
這裡有著廣袤的土地,一旦開發出來,大周的國力必定會愈發強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大量人口填充。
如今人口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被遷到這裡修河的各類役者——許多大臣後知後覺地意識到一個其實不在天子計劃內的事情,就是當初被拎過來修河的精壯,不少出身豪強大族,若是留在此地,正好能支撐起當地的基礎管理事宜——另一個則是南濱那邊。
憑蕭西馳的本事,想要打贏南濱諸國,基本是不費吹灰之力,但若想長期佔據那些地盤,便困難許多,然而陛下以利相誘,吸引洛南黔首自動內遷,等於釜底抽薪之計,若是那邊沒有足夠人口,當地豪族自然也就不能稱為豪族,到時候自然可以慢慢去掉洛南等藩國的建制。
兩人密談片刻,才各自睡下。
第172章
溫晏然既然微服出門,自然要去河堤上巡視兩日,她也確如之前跟國師說的那樣,親自去挑了些石頭——其實自從穿越以來,她一直堅持鍛鍊,注意養生,自覺力氣比剛穿越那時,有了長足的長進,但看著蕭西馳一隻手輕輕鬆鬆提起了她基本搬不動的石料,還是陷入了長久沉默。
池儀乾咳了兩聲,道:「世上之人各有所長……」
溫晏然笑了一下,也不糾結,只道:「待會再隨朕去瞧瞧周圍的田地情況。」
水部官吏在南邊不止需要負責修建運河,還趁著安置百姓的機會,修繕當地水利設施,溫晏然親自去周圍瞧過,雖然許多地方修了水渠,但開荒的力度還不夠,大多數的田裡種的還是從洛南那邊傳進來的早稻,幸而此類稻穀就算並不好吃,至少能夠果腹。
身為皇帝,溫晏然沒法在外頭待太長時間,禹州那邊已經有大臣察覺到天子不在此地,未免出現亂子,她必須趕緊返回。
雖說皇帝是微服外出,但沿途一直調撥禁軍隨從護衛,回來時的動靜瞞不過人,溫晏然前腳入城,宋文述後腳便過來覲見天子,履行自己御史大夫的職責。
宋文述:「陛下身擔天下社稷,如今四海平定,實不必身涉險地。」
他所有話語全部發自肺腑,在宋文述看來,為了大周的長治久安,溫晏然最好做上六七十年的皇帝才好,他們當大臣的,別的事情做不了,至少也得勸諫下君主,不要隨意冒險。
既然宋文述是私下來勸,池儀也就說了實話:「陛下出門時,從禁軍中調撥了半曲精銳隨行,途中又與蕭將軍匯合。」說到此處,抬頭往西邊看了一眼,意有所指,「既然陛下並非孤身外出,宋御史也不必太過憂慮。」
宋文述聞言,面上似也出現一絲猶豫之色,道:「雖然如此,還是應當小心為上。」
溫晏然微微揚眉,也跟著往西邊看了一眼。
西邊是青南宮的位置。
晚間。
年輕的天子站在窗前。
晚霞的顏色染在桌案的白紙上頭,為其鍍上了一層天然的暈紅。
溫晏然道:「把朕在運河上揀的那些石頭找出來,讓少府那邊打磨好,做成棋子,朕要留著送人。」
池儀問:「陛下總拿兩位殿下做幌子,是要賜給他們麼?」
溫晏然看了池儀兩眼,旋即微微一笑:「這次便不給他們了。」又道,「做好後,送到青南宮那邊。」
池儀頓了一下,小心建議:「那陛下不若再帶一句話給國師罷?」
溫晏然的視線再一次落在池儀身上,不自覺地失笑:「你們……」一語未盡,頓了下,道,「阿儀說得也是。」思索一瞬,攤開紙,寫了幾句話,笑,「那就告訴國師,朕來了幾日後,回憶建平的時光,一時間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