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1/2 頁)
袁太傅不易察覺地皺了下眉,他之所以開口詢問,是想揣測小皇帝的想法,卻不料小皇帝直接把問題拋了回來。
雖然原先的意圖沒能實現,但袁言時覺得,溫晏然在做決定之前,選擇先問問自己的意思,顯然大有倚重之意,內心感到一絲快慰,當下答道:「雖然季躍等人犯上作亂一事證據確鑿,也該先審問清楚,再按律處置。」
袁言時一面回答,一面打量皇帝的神情——溫晏然微微頷首,似乎對袁太傅的話並無異議。
剛剛接觸朝政的溫晏然能注意到的事情,身為輔政大臣的袁言時自然也能注意到,此案事實清楚,季躍本人在遭遇了溫晏然的打擊後,更是放棄了掙扎,有問必答地把所有事情給交待清楚,大理寺那邊能以最快速度結束審判,進入最終判決階段。
在袁言時狀似無意地打量溫晏然時,溫晏然正光明正大地打量著面前的輔政大臣。
除了評論區的劇透外,溫晏然也從其他人那裡瞭解過有關袁太傅的訊息,知道對方名聲不錯——先帝生前性情殘暴,晚年更是擅殺了不少大臣,袁太傅因為受先帝信重,能勸誡的都會勸誡一二,也頗受朝臣擁護,若不是先帝末年時突然爆發了一波,前朝後宮都遭到大肆清洗,上千人頭齊齊落地,袁太傅的威望還會更重。
袁太傅忖度,溫晏然年紀不大,而年輕人往往性格衝動,會將喜惡明顯地表現出來,他之前還以為九皇女被關得太久,有些懦弱,但從對方數日前靈前殺兄之事就能看出來,此人也是個鋒芒畢露的性子,既然如此,多半是想從嚴處置叛軍,以此威懾朝臣。
袁言時想及此處,心頭微動,打算借季躍的事情,試探一下自己對新帝的影響力,開口勸道:「明主以仁愛結民心,若是陛下按律處置季躍等人,恐怕會引得民心動盪不安。」
溫晏然聞言未置可否,似在思忖,期間食指還無意識地點了兩下桌面。
袁太傅見狀,繼續勸說:「陛下初登大寶,人心思定,既然並無嚴重後果,何不藉此機會,展示陛下的寬仁,只誅季氏等為首者之族?」
溫晏然靠在椅背上,半晌後點了點頭:「太傅事事為朕考慮得周到,既然如此,就依太傅所言,從寬發落這夥叛逆。」
袁太傅欣慰一笑。
池儀是近身侍奉天子的宮人,不管是審訊季躍期間,還是與袁太傅私談之時,都一直陪在溫晏然身邊,她此刻垂首靜立,心中忍不住想起另一件事。
倘若從寬發落叛逆算是一份人情的話,溫晏然已經把這份人情賣了兩回。
她借著這個人情,施恩於季躍,從對方嘴裡問出了想要的秘密,又讓袁太傅覺得自己是一個寬仁並樂於納諫的君主。
等說完季躍等人的事情之後,袁太傅便告辭離去,沒過多久,外頭又傳來通報,說是國師求見。
在知道這個訊息時,池儀心中第一時間浮現出了一個念頭:第三個需要被賣人情的傢伙主動上門了……
溫晏然點點頭:「請國師去前殿。」
——西雍宮作為皇帝的起居之地,除了寢宮,書房之外,還包括了辦公議事場所。
池儀本打算親自請國師去前殿,卻被溫晏然止住,她出神片刻,詢問左右道:「今日值勤的中書舍人是哪一位?」
池儀立時回稟:「是高疏高舍人。」
溫晏然掃一眼左右兩人,微微一笑。
作為一個被劇透過後續支線劇情的讀者,溫晏然目前可以算是整個世界上,對池儀與張絡兩人瞭解最深的那一個,他們能成為內相權宦,必定心思縝密,時刻留意朝堂中事,張絡不回答,多半不是因為不知道,而是因為覺得不該由自己說。
大周並沒有明文規定宦官不得干政,但士大夫集團對於皇帝讓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