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第1/2 頁)
現代條件下,雖然敵人的各種先進的空襲兵器射(航)程遠,載彈量大,而且載有多種精確制導和高爆子母彈藥、先進的光電裝置,有的還應用了隱形技術,具有遠端奔襲、精確打擊能力,但敵人進攻城市實施空襲的主要目的仍然可能因我城市所處的戰略地位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來說,敵人對我處於縱深位置的重要城市的空襲,主要企圖可能是:摧毀我城市的工業系統,重要倉庫群,特別是軍工生產能力和潛力;消滅我駐城市的黨政軍領率機關,破壞交通和通訊樞紐;大量殺傷城市的有生力量,瓦解我人民群眾的抵抗意志,從而達到癱瘓我戰略後方,破壞我戰爭潛力,使我失去持久作戰能力。對我前沿和淺近縱深內城市的空襲,很可能旨在加速戰役程序,配合地面部隊攻佔城市,攫取繼續進攻的前進基地。因此,其空襲行動將是為了摧毀我城防體系,以及指揮、通訊中樞和有生力量。對工業系統和交通樞紐,則有可能不作為重點空襲目標。但是,當久攻不克,這些城市成為其前進的巨大障礙時,則可能全面予以摧毀,為其進攻掃除障礙。
為了粉碎敵人的空襲企圖,城市反空襲作戰首先必須盡最大可能保護直接支援戰爭和有關國計民生的重要廠礦企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表明,保護城市工業尤其是軍工企業,對於保持和增強戰爭能力,有很重要的意義。例如,蘇軍在遭到德軍突然襲擊,損失慘重的情況下,能夠迅速恢復元氣,並不斷增強其戰爭能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蘇聯重視了對城市軍工企業的保護。戰爭爆發後,兵工廠不斷把大量新型武器裝備送上前線,僅1941年,交付軍隊的各型飛機就達15735架。戰後,德國有關人士在回顧這一情況時談到,當時德軍未能注意空襲破壞蘇聯的軍工企業,是其招致迅速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與此相反,同盟國對德國軍工企業則進行了重點空襲,使德國的戰爭潛力受到了嚴重的削弱。僅1944年2月對萊比錫等地飛機製造廠就進行了連續6天空襲,結果使德國飛機產量驟降了36%,其它軍工生產也受到了嚴重損失,從而使德軍的戰爭肌體出現了嚴重的&ldo;貧血&rdo;。這些歷史的經驗教訓是很值得借鑑的。目前,我國工業系統和軍工企業的佈局大都集中在城市及其周圍,我們必須把保護這些具有命脈性質的廠礦企業,作為城市反空襲作戰的重要任務。其次,城市反空襲作戰還必須重視保護首腦指揮機關,交通和通訊樞紐、重要橋樑以及能夠導致城市水災的大型堤壩等要害目標的安全。很顯然,這類要害目標一旦遭到空襲破壞,將全使城市立即陷於混亂,給我反空襲作戰以至整個城防作戰帶來不利的影響。在反空襲作戰中,還要最大限度地保護城市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這也是城市反空襲作戰的重要任務。戰爭越是現代化,前後方之間的區別就越小,城市居民的傷亡率就越高。西方軍界認為,當一座城市的人員損失50%以上時,這座城市就將陷於癱瘓境地。這一觀點雖然值得研究,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儲存城市人口的重要性。我國城市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的比例越來越高,而且分佈集中,密度很大。因此,保護城市人口的任務就顯得更為必要和困難。
未來戰爭中,我城市軍民要完成反空襲作戰任務,必須堅持抗擊與防護緊密結合,以防護為主的原則。當然,反空襲最理想的手段是阻止敵人任何一件空襲兵器進入我城市上空。但是,在我國目前條件下,甚至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也是難以做到的。即使是擁有強大防空力量的國家,也很難做到這一點。對於以防為主的重要性,美國有個分析,認為,如果其城市遭受全面核襲擊,可以造成144億人死亡,倘若花180億美元發展抗擊力量,可建立22個大城市的反飛彈防禦系統,但這只能減少2700萬人的死亡,而如果用同樣這筆錢在城市內普遍構築起完善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