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第1/2 頁)
另外,為充分利用城池對城市的屏障作用,又適應城市人口和規模的發展的需要,封建社會時期的城市大都在舊城的外圍修建了一道或數道外廓,城垣周長大大增加,如明南京城城垣總長都達120裡,磚域之長居當時世界之最。總之,封建社會時期,城市有興有衰,但從整體上看,它是大大向前發展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18世紀中葉,從英國首先開始的產業革命,使人類社會走上新的發展時期,也開創了城市發展史上一個嶄新的階段。工業化帶來了城市化,不僅使城市數量猛烈增加,規模迅速擴大,城市人口急劇增長,而且使城市的地位、作用、功能和性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使整個城市進入近代城市發展時期。如果我國資本主義社會得到自然的、正常的發展,那麼,中國城市也會象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那樣,發生量和質的根本性變化,進入近現代城市發展時期。但是,與此同時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國仍處在封建制度統治下。社會經濟發展緩慢,城市也相應的發展緩慢,變化微小,大大落後於世界發展水平。1840年鴉片戰爭後,我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城市發展經歷了一個特殊歷史時期。這個時期城市的特點是:一方面,殖民地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資本主義的和基本上是封建的各種型別城市同時並存;另一方面,城市的分佈和發展具有明顯的地區不平衡性,呈現出畸形發展狀態。這一時期的城市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城市是由於帝國主義侵略、外國資本的輸入,或由於本國資本的發展,而產生較大變化或新興的城市。
這類城市又分為三種情況:一是長期受某個帝國主義侵略和控制的城市,如青島、大連、哈爾濱和廣州等。在這些城市中,帝國主義分子掌握著城市的經濟命脈,享有種種特權,城市規劃和建設服從於帝國主義侵略的目的和需要,具有明顯的殖民地色彩;二是受幾個帝國主義侵略而興起和發展的城市,如上海、天津、漢口等。這些城市都是中國原來最大的工商業及交通中心,城市中租界與舊城區有強烈對比,相隔咫尺,但有天壤之別;三是依靠中國官僚資本或民族資本投資開礦辦廠而興起的新城市,如河北唐山、河南焦作以及抗戰時期的金門等城市。
第二類城市是原來的封建城市,由於受到帝國主義的侵入及本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發生了區域性變化,有一些沿江及沿海的城市,往往闢為商埠或設有租界。這些租界一般位於舊城的近旁,形成畸形的商業區,與舊城區的格局及面貌完全不同,如南京、濟南、瀋陽、寧波、福州、煙臺等。原為傳統手工業商業中心或位於原交通要道的城市,被新的資本主義工商業或位於新交通線上的城市所取代,因而這些城市的地位相對地衰落,如大運河沿線的臨清,江蘇的淮陰、淮安、揚州等城鎮。另外,現代化的交通,特別是鐵路對工商業及城市的發展影響很大。在鐵路樞紐或鐵路與主要河道交叉處的城市得到較大的發展,如石家莊、鄭州、衡陽、蚌埠等。這兩類城市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第一類城市,這類城市的經濟社會性質基本上代表了全國城市的經濟社會性質。總之,鴉片戰爭後中國城市的發展和變化一方面向著現代城市緩慢地前進,另一方面,城市迅速地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其所轄地區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歲月,戰亂不斷,生靈塗炭,加上在此期間,曰本軍國主義入侵中國,佔領大片國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對城市進行野蠻的摧殘,使許多城市遭到嚴重破壞,某些城市由此而衰落,萎縮,甚至毀壞殆盡。如著名古都西安,從1843年到1930年不到100年的時間內,人口竟減少過半。長春市人口從1943年前後的80餘萬人減到1949年的10餘萬人。另外,國民黨統治的地區,除了城市處於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