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唐自太宗以後,吐蕃勢盛,高宗乾封、咸亨之際,西域四鎮淪陷,河隴一帶遂沒於吐蕃。至今所得敦煌石室遺書,卷末書大蕃歲月者不一而足,當即此一時期之所書也。2中國與西域之交通,因四鎮陷蕃而中斷,於是安西、北庭奏事及西域使人在長安者歸路既絕,遂流寓其間,仰給於鴻臚禮賓。桑原氏文指出《通鑑&iddot;德宗紀》,記當時胡客留長安久者或四十餘年,皆有妻子,買田宅,舉質取利。檢括之餘,有田宅者鴻臚停給,凡得四千人,此輩俱留不歸,3此亦一驚人之數字也。至於胡客之娶漢女為妻,並不始於德宗時,《唐會要》雲:4
&ot;貞觀二年(公元六二八年)六月十六日敕:諸蕃使人所娶得漢婦女為妾者並不得將還蕃。&ot;洛陽出土唐墓誌中漢女適西域人者亦往往有之。5驗之《會要》之文,似乎有唐一代對於漢女之適異族,律並無禁,只不得將還蕃國耳。
唐代流寓長安之西域人,大致不出四類:魏周以來入居中夏,華化雖久,其族姓猶皎然可尋者,一也。西域商胡逐利東來,二也。異教僧侶傳道中土,三也。唐時異族畏威,多遣子侄為質於唐,入充侍衛,因而久居長安,如新羅質子金允夫入朝充質,留長安至二十六年之久,1即其一例;此中並有即留長安入籍為民者,四也。茲謹綜合所知,分國敘述如次:先及蔥嶺以東於闐、龜茲、疏勒諸國,然後推及中亞、西亞,如昭武九姓以及波斯諸國。觀於此輩,而後西域文明流行長安,其性質之複雜,亦可概見矣。
於闐尉遲氏 於闐王室,相傳在唐以前即屬vijaya一族。據斯坦因(aste)及sten konow諸人研究,西藏文獻中之vijaya即saka語中之vi,中國史籍中之於闐王室尉遲氏即vi一辭之譯音。於闐國人入居中國,遂俱氏尉遲。至於唐代流寓長安之尉遲氏諸人,淵源所自,大別有三:一為出於久已華化之後魏尉遲部一族;一為隋唐之際因充質子而入華者;其一則族系來歷俱不明者。今分舉如次:
第3節:二 流寓長安之西域人(2)
唐代住居長安久已華化之尉遲氏,自以尉遲敬德一族,最為著名。尉遲敬德(《舊唐書》卷六十八、《唐書》卷八十九有傳),以高宗顯慶三年(公元六五八年)卒於長安私第。敬德長安私第,據宋敏求《長安志》,在西市南長壽坊。其子寶琳附見兩《唐書》傳及許敬宗撰敬德碑。敬德猶子窺基大師,字洪道,尉遲宗子,所謂奘門龍象者是也。《宋高僧傳&iddot;窺基傳》雲:
釋窺基字洪道,姓尉遲氏,京兆長安人也。尉遲之先與後魏同起,號尉遲部,如中華之諸侯國;入華則以部為氏也。魏平東將軍說六代孫孟都生羅迦,為隋代州西鎮將,乃基祖焉。考諱宗,唐左金吾將軍松江都督江由縣開國公。其鄂國公德則諸父也,《唐書》有傳。
敬德出於後魏尉遲部。《魏書&iddot;官氏志》謂為西方尉遲氏。按韋述《兩京新記》,長安嘉會坊裒義寺本隋太保吳國公尉遲剛宅,剛兄即尉遲迥。永平坊宣化尼寺則隋開皇五年周昌樂公主及駙馬都尉尉遲安舍宅所立。尉遲迥、尉遲安皆出於尉遲部,嘉會、永平、長壽三坊,自北而南彼此毗連,則此部人之佔籍長安,最遲亦當在周隋之際,而敬德一族與此輩必有若干之關聯也。日本羽溪了諦以為後魏尉遲部實始於《窺基傳》中之平東將軍說,尉遲說即於闐史上之vijaya-kirti,尉遲即vijaya之音譯,說則譯kirti一字之義(kirti出於梵語之)云云。1羽溪氏說,尚待佐證,唯久已華化之敬德一族,其先亦出於闐,則無可疑也。
隋唐之際始由西域入居長安之尉遲氏,其最著者有名畫家尉遲跋質那及乙僧父子,而高僧智嚴當亦此名畫家之一族也。桑原氏文曾引張彥遠《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