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第1/2 頁)
《文獻通考&iddot;四裔考&iddot;突厥考》中記有柘羯,當亦石國。凡所謂者舌、赭時、赭支、柘支、柘折以及柘羯,皆波斯語插j一字之譯音。柘枝舞之&ot;枝&ot;為之移切,柘支國之&ot;支&ot;為章移切,同屬知母字。故柘枝之即為柘支,就字音上言,毫無可疑也。
複次,薛能《柘枝詞》(《樂府詩集》卷五十六引)三首俱詠柘枝舞,而第一第二兩首乃詠徵柘羯事。其第一首雲:
同營三十萬,震鼓伐西羌。戰血黏秋草,徵塵擾夕陽。歸來人不識,帝裡獨戎裝。
此詞末兩句之故事,傳說不一,茲不贅。唯就伐西羌一語而言,則柘枝詞所詠乃西域事也。第二首又云:
懸軍徵柘羯,內地隔蕭關。日色崑上,風聲朔漠間。何當千萬騎,颯颯貳師還。
所云柘羯,據《唐書&iddot;安國傳》,猶中國言戰士也。唯案《文獻通考&iddot;四裔考&iddot;突厥考》雲:
頡利之敗也,其部落或走薛延陀,或走西域。而來降者甚眾。……唯柘羯不至;詔使招撫之。
是柘羯亦為地名。自隋末亂離,東自契丹,西盡吐谷渾、高昌諸國,皆臣於突厥。至頡利,更委任諸胡,疏遠族類。所謂諸胡,指部族中之西域種人;柘羯,即石國也。天寶九載,高仙芝將兵徵石國,平之,獲其國王以歸。十一載,仙芝兵敗於怛邏斯城(talas);怛邏斯城亦屬石國。薛詩之&ot;懸軍徵柘羯&ot;,蓋指仙芝此役而言。柘羯、者舌、赭時、赭支、柘折,皆為一地之異譯,而或以名地,或以指人,卒乃以為樂舞之名,亦如隋唐時九部樂之故事耳。薛詩第三首雲:
意氣成功日,春風起絮天。樓臺新邸第,歌舞小嬋娟。急破催搖曳,羅衫半脫肩。
末二語為柘枝舞舞終時之姿態。詠柘枝舞而及西域,而及昭武九姓中之柘羯,則其與石國之關係,從可知矣。
柘枝舞舞者之服飾,舞時之容態,今俱不傳;茲唯從唐宋人書中籀繹一二,述之如次。
柘枝舞至宋猶存,樂府隊舞中十小兒隊即有柘枝隊。《宋史&iddot;樂志》雲:
柘枝隊衣五色繡羅寬袍,戴胡帽,系銀帶。
按張祜《觀杭州柘枝》詩(《全唐詩》第八函第五冊)雲:
第31節:附錄一 柘枝舞小考(2)
紅罨畫衫纏腕出。
又《周員外席上觀柘枝》詩(同上)雲:
金絲蹙霧紅衫薄,銀蔓垂花紫帶長。
又《觀楊瑗柘枝》詩(同上)雲:
促疊蠻鼉引柘枝,卷簷虛帽帶交垂。紫羅衫宛蹲身處,紅錦靴柔踏節時。
白居易《柘枝詞》(《全唐詩》第七函第六冊)雲:
繡帽珠稠綴,香衫袖窄裁。
劉夢得《觀舞柘枝》雲:
垂帶覆纖腰,安鈿當舞眉。
又白氏《柘枝妓》詩(《白氏長慶集》卷五十三)雲:
紅蠟燭移桃葉起,紫羅衫動柘枝來。帶垂鈿胯花腰重,帽轉金鈴雪面回。
可見柘枝舞舞工率著紅紫五色羅衫,窄袖,錦靴,腰帶銀蔓垂花,頭冠繡花捲簷虛帽。窄袖羅衫,即是胡服;卷簷虛帽,所謂胡帽;《宋史&iddot;樂志》之語,可以唐人詩為其註腳也。
白居易《柘枝詩》有&ot;帽轉金鈴雪面回&ot;之語;張祜《觀杭州柘枝》詩云:
旁收拍拍金鈴擺,卻踏聲聲錦袎摧。
帽轉金鈴云云,《樂苑》釋之甚詳。《樂府詩集》卷五十六《柘枝詞&iddot;小引》引《樂苑》雲:
羽調有柘枝曲,商調有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