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第1/3 頁)
清樂者,南朝舊樂也,……隋平陳,因置清商署,總謂之清樂。遭梁陳亡亂,所存蓋鮮,隋室已來,日益淪缺,武太后之時,猶有六十三曲。今其辭存者有……《明君》……《長史》……等三十二曲。
《長史》本名《長史變》,《宋書&iddot;樂志》以之隸於徒歌,《爾雅》所謂徒歌曰謠是也。《宋書&iddot;樂志》述《長史變》雲:
《長史變》者,司徒長史王臨敗所制。……凡此諸曲,始皆徒哥,既而被之弦管,又有因弦管金石造哥以被之,魏世三調哥詞之類是也。
又謂&ot;六變諸曲,皆因事制哥&ot;。則《長史變》者,亦六變諸曲之一也。《樂府詩集》卷四十四《吳聲歌曲》序引《古今樂錄》曰:
吳聲歌舊器有箎、箜篌、琵琶,今有笙、笛;其曲有《命嘯》、《吳聲》、《遊曲》、《半折》、《六變》、《八解》。《命嘯》十解,存者有《烏噪林》、《浮雲》、《驅雁歸》、《湖馬》、《讓皆》,餘不傳。吳聲十曲:一曰《子夜》,二曰《上柱》,三曰《鳳將雛》,四曰《上聲》,五曰《歡聞》,六曰《歡聞變》,七曰《前溪》,八曰《阿子》,九曰《丁督護》,十曰《團扇郎》,並梁所用曲。……《遊曲》六曲,《子夜四時歌》、《警歌》,並十曲,中間遊曲也。《半折》、《六變》、《八解》,漢世已來有之。《八解》者……今不傳。又有《七日夜》、《女歌》、《長史變》、《黃鵠》、《碧玉》、《桃葉》、《長樂》、《佳歡好》、《懊惱》諸曲,亦皆吳聲歌曲也。
是漢世已來,南朝舊樂,自有所謂變歌,及以變名之《子夜》、《歡聞》、《長史》諸曲,合之《明君》,舉屬於清樂也。《樂府詩集》卷四十五《子夜變歌》序引《古今樂錄》曰:
《子夜變歌》,前作持子送,後作歡娛我送。《子夜警歌》無送聲,仍作變,故呼為變頭,謂六變之首也。
由此可以推知變歌前後,俱有送聲,惟今存於《樂府詩集》中之《子夜變》、《歡聞變》,以及《長史變》,不過為五言古詩四句。辭存聲亡,所謂送聲者,已無由窺其梗概矣。《明君》本中朝舊曲,唐為吳聲。《樂府詩集》卷二十九《王明君》序引各家樂書,論此甚悉,今撮錄如次:
《古今樂錄》曰:晉宋以來《明君》只以弦隸少許,為上舞而已。梁天監中斯宣達為樂府令,與諸樂工以清商兩相間弦為《明君》上舞,傳之至今。王僧虔《技餘》雲:《明君》有間弦及契注聲,又有送聲。謝希逸《琴論》曰:平調《明君》三十六拍,胡笳《明君》二十六拍,清調《明君》十三拍,間弦《明君》九拍,蜀調《明君》十二拍,吳調《明君》十四拍,杜瓊《明君》二十一拍,凡有七曲。
《琴集》曰:胡笳《明君》四弄,有上舞,下舞,上間弦,下間弦。《明君》三百餘弄,其善者四焉。又胡笳《明君別》五弄,《辭漢》、《跨鞍》、《望鄉》、《奔雲》、《入林》是也。
是《明君》亦有送聲。至於間弦及契注聲,則不知應作何解。《舊唐書&iddot;音樂志》又謂:
舊樂章多或數百言。武太后時,《明君》尚能四十言。今所傳二十六言,就之訛失,與吳音轉遠。&ot;
《樂府詩集》卷二十九所收晉樂《王明君》一曲,猶存三十句,百五十言。凡此皆可以見南朝清商樂中,本有變名之一種。其組織亦相當繁複,所謂前後送聲,或即後世之楔子與尾聲,而《明君》之屬,多至數百言,三百弄,則其規模之宏偉,亦似非普通樂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