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第1/2 頁)
&ldo;哼!&rdo;艾龍沉默了半晌,淡淡地說道,&ldo;太心急了……&rdo;
半仙擬定的南下路線,是從京城出發,先抵達陝西省,在鹹陽市駐留數日,再轉往四川,終點設在四川彭山縣城。
之所以擬定這條路線,半仙解釋說,是因為關於乾陵和清初張獻忠寶藏的傳說。
陝西鹹陽地處&ldo;八百里秦川&rdo;腹地,有中國第一帝都之美譽,歷史文物不可勝數。當年打井的農民都能無意中挖到兵馬俑,隨便挖個坑保不準也能碰上個秦鼎漢玉什麼的。特別是乾陵更具吸引力,帝後合葬的陵寢竟從來未被盜過。
而四川彭山縣城,據說當年大西王張獻忠兵敗後,曾在此埋藏寶藏。至今在民間還有&ldo;石牛對石鼓,黃金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下成都府&rdo;的童謠在傳唱。據說,&ldo;石牛對石鼓&rdo;就是張獻忠藏寶地的標識。據《彭山縣誌》記載,張獻忠運送財寶的船隊沿錦江行至彭山縣江口遇襲沉沒。幾百年間,來此尋寶的人絡繹不絕,大都乘興而來、空手而歸。但仍傳聞有附近百姓,偶爾會從江中打撈出金錠、銀鼎等物件。
民間傳聞,四川還有當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寶藏。當年石達開率軍出走時帶了大批金銀財寶。戰敗前,將軍中財寶隱蔽起來。傳聞當年還留有一張藏寶圖,圖中寫有&ldo;面水靠山,寶藏其間&rdo;八字隱語。至今也無人曾找到這被稱之為&ldo;中外軍事史上十大寶藏之謎&rdo;的財寶。
這些傳說至今流傳已歷經百年。信奉禪宗的古人,一直秉承事以密成的信條,陵寢建成或寶藏埋好後。知情人往往被屠殺殆盡。其間一段段波雲詭譎的關於寶藏的傳說、野史,讓大夥更堅信了&ldo;帶頭大哥&rdo;的判斷,且熱情高漲,群情激昂。
半仙思慮周密,顯露無疑。但一路上完全意料之外的,是爆棚般的廣告效應。往往是車隊還沒有出發,下一個途經的城市、鄉鎮的人們便提前一週或幾周開始準備了。或翻騰家裡的陳舊物件,或到農村老家去翻箱倒櫃,也不乏從商場裡買來簇新的銅人鐵馬,撒泡尿漚在自家後院地裡,祈盼半仙瞎了眼睛、或是豬油蒙了心,當成文物高價給收了去。
每到一地,都是夾道歡迎,人山人海,都會展示出擺滿了整條街道的唐宋元明清的古玩、玉器、字畫,求鑑賞,求收購,求收藏,求做為文物,場面熱鬧,盛況空前。
&ldo;關中父老莫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不過如此吧!&rdo;望著熱鬧的人群,鬼子莫名其妙地嘟囔了一句。
&ldo;喲。文化人吶!哪本書裡的?&rdo;我問道。
&ldo;記不住了。看著這場面,突然腦袋裡蹦出這麼句話來。&rdo;鬼子老老實實地回答道。
&ldo;以迎王師?呵呵,虧你想得出來。你瞧瞧,他們蒙了多少人!&rdo;我指著緊張、認真收羅&ldo;古玩&rdo;的同行人說,&ldo;這時候送來的東西,看都不用看。沒一樣是真的!都是贗品!&rdo;
&ldo;啥時候的東西是正品?&rdo;鬼子問道。
&ldo;晚上來敲你門的,能有三成是正品,就燒高香了。&rdo;我意味深長地說。
做為這支尋寶隊伍的&ldo;帶頭大哥&rdo;,半仙被整日圍在身邊,剛送走一群又圍上一群的&ldo;獻寶&rdo;者,搞得焦頭爛額、不勝其煩。不得已,只好裝病躲進我和鬼子的車裡。
&ldo;瞧瞧這陣勢,不管怎麼說,安全上是有保障了。&rdo;半仙摸了摸粘在手上的棉簽說。
&ldo;半仙,真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