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開始製鹽(第1/2 頁)
制定好了新的計劃,就開始按照這個計劃實施了起來!
製鹽,說簡單其實它也不難(?ˉ??ˉ??)
他打算採用最簡單的工藝,就是晾曬,好在自己所處的環境每天的溫度都很不錯,使用晾曬的辦法是非常合適。
所以他要先建造一個晾曬的地方。
為了方便每次加入海水,張小川就選擇在了位於小島東南處的一片沙灘處,這樣不但每天太陽一升起的時候就能接受到陽光,而且很是方便取海水。
但是張小川並沒有選擇把這個晾曬平臺直接建造在海邊,因為擔心潮起潮落的時候,把它破壞掉。
所以最終選擇在沙灘旁開始建造!
因為考慮到木材,以及淡水的消耗,張小川最後的決定就是建造一個長4米,寬兩米的平臺。
這個工作看著輕鬆,實際上工作量還不小。
首先需要挖一個長4米,寬2.5米的深坑。
好在是在沙灘上施工,沙子可比泥土好挖多了,挖了一米深左右的深坑後。
就是用石塊泥土在深坑的四面搭起了一堵10公分寬的圍牆。
這可是個體力活,雖然泥土能在附近挖,但是因為石塊位於西南角,離這可不近,所以就只能用揹簍背。
因為每次搬運幾乎需要穿越整個小島的原因,讓他連續背了整整一天!
如此高強度的工作,讓張小川的肩膀都勒出了血痕。
痛的他直叫喚,就連小白也擔心的叫了好幾次!
雖然辛苦,但是好歹也算是完成了,使用泥土石塊把圍牆砌好離地面10公分高。
砌好後,裡面再回填1米左右的沙子,沙子回填好以後,再鋪上一層石塊,再鋪上泥土,再泥土上面再鋪上小石子,縫隙處再用沙子回填,最後再在這層用黏土製成的稀泥抹平。
就這樣,這個平臺在花了三天的時間,總算是建好了。
平臺建好後,再用黏土在平臺的四個邊圍上了高15公分,寬5公分的圍牆,這個圍牆的作用就是用來儲存海水。
這樣的設計就是每個平臺裡每次只裝上10公分左右高的海水,這樣不但能使海水蒸發更快,更能測算出大約一立方的海水到最後能產出多少的鹽。
一切都完成後,在平臺晾曬了一天的時間後,拿出小樹枝製成的掃帚把平臺打掃乾淨以後,就正式的投入使用了。
首先張小川搬了兩個水缸過來,先用一個水缸裝上海水後,然後把這缸的海水倒入放另外一個空水缸裡,空水缸的的缸口放了一層過濾網。
過濾網是這幾天張小川使用藤蔓皮纖維製成的繩子,再用繩子編織而成的。
這一缸倒滿空缸以後,第一道過濾工序就算完成了。
再把過濾好的海水倒入平臺,然後把過濾網清洗一下,繼續重複上面的步驟。
不知過濾了幾缸海水,在平臺裝了差不多一大半海水的時候就算是完成了!
後續的就交給陽光了。期間還是需要他來攪拌一下!
又是五天後
.....
這五天時間,張小川因為水缸不夠用的問題,又燒製了四口水缸,還把海邊的那片野菠蘿移植到了土地上,更是在自己的住處也建造了一個1米×1米,高10公分的的平臺。
建造好這個平臺後,為了方便採光,張小川更是砍伐了平臺四周不少的樹木!
這些完成後,沙灘上的海水也徹底被蒸發,取出早已經變成淡黃色的鹽塊。
看著鹽塊,張小川調出了副石的傳送功能,結果讓人失望的是顯示傳送失敗。
“看來為華夏製鹽的計劃算是不行了!”
張小川有些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