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分蛋糕(第1/4 頁)
棗三跟在項羽身邊,親身經歷了一些事,這才明白歷史課本很不可靠。
起碼主流史書裡的項羽,與真實項羽是兩碼事。
讀主流史書,感覺最大特點是記錄殘缺,且都是故意為之。
按主流史書的視線角度看歷史人物和事件,就彷彿從地球仰望月球,永遠只看到朝著我們的這半邊。
而依據主流史書講述歷史,那就更可笑。就好比硬幣的一面被打磨平了,你想介紹它,可以把這面說得頭頭是道,卻再也說不清另一面真相如何。
司馬遷,以及一眾主流史家筆下的項羽,就如一枚一面被打磨得完全模糊的硬幣。
被打磨掉的那面,原本刻畫著智慧、謀略。
從遠點說起。
夏朝建立時,後來建立商朝的那群人早就存在。即所謂的“東夷”。
他們生活在東部,與夏人有別,文明十分先進。
由於周人也是夏人,後世的歷史,便是“夏人口述~周人記錄”一脈相傳的殘卷。
周朝關於商朝的傳說、記錄,要麼語焉不詳,要麼黑白顛倒。最典型的是紂王與妲己的故事,全是編造的。
商人的歷史記錄,由幾部分組成:a.甲骨文。傳世的=總數的1\/100;正確解讀的=傳世的1\/2。b.周人記錄。70%是造謠。
周人立朝時,楚人同樣存在,包括蚩尤後人。即所謂“南蠻”。
秦國先祖被周王封在關中,於是兼併了一部分、趕走了一部分此地的“西戎”。
“北狄”更不用說了,壓得漢朝喘不過氣,顛覆了唐王朝,擄了北宋兩帝,滅了南宋,佔了大明皇宮做辦公室…
但中原史家記錄他們時,從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詞的字尾就知道,除了嘴硬,就是矇騙後人。
“華夏文明中心在中原”這個共識就是這麼來的。
這個概念害慘了戰國周人,主要是六國貴族。包括項羽。
秦國人先祖伯益為周王養馬有功,周宣王就把西戎“野蠻之地”封給他,就是後來的關中。
這裡任何一樣都不輸中原。只是周朝時見不到關於這裡的歷史記錄。
秦國後來兼併了巴、蜀。巴蜀非常先進,並不是流放犯人之地。據三星堆看來,比同時期的中原還先進。
但是歷史卻不記錄它。因為史筆在中原華夏後人手裡。
秦國後來悶聲發大財,國力不斷壯大,最後反過來掃平六國,統一中原。
現在,項羽帶著幾十萬聯軍,目標直指咸陽。
而另一位同時代梟雄、只有5萬多兵馬的劉邦,目標同樣是咸陽。
咸陽位於關中。
關中號稱四塞阻隔: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西有散關、北有蕭關。進可攻,退可守。有萬畝肥沃良田。
關中是一塊真正寶地。
不過,中原人也許認可這點,卻並不在乎這點。
所以,後來項羽把關中封給章邯等三位降將時,也沒人有什麼感覺。沒人去想這裡有龍脈所在,是出了秦始皇的地方。
同理,項羽把關中、巴蜀封給劉邦時,也沒考慮到那裡是龍脈的另一坡。
正如周王當初也沒料到一樣。
項羽、劉邦都是中原文化的信徒。他們到咸陽的目的,都不是在咸陽安家,而是“奪玉璽、搶財寶、封王,然後回家。”
劉邦聽說皇宮裡女人很美,還多了點心思。
項羽與劉邦有過短暫的接觸,還拜過把子。
可見,二人都察覺到對方的與眾不同。
劉邦拿著楚懷王的令箭一路攻到了宛城、丹水,那“比速度、趕時間、火急火燎奔咸陽”的架勢,是個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