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5 頁)
“他就是瓷都,清代雍乾時期,最有名的督陶官。在任三十年期間,把清代的陶瓷業,發展到最頂峰的狀態,被世人稱之為唐窯。”
“我說這名字怎麼這樣熟悉,原來是他……”俞飛白恍然大悟。
與此同時,錢老舉著影青小碗,專注的觀賞,反覆的觀察打量,甚至拿出放大鏡,一點一點的觀摩考證。
良久之後,錢老吁了口氣,點頭道:“的確是真品,歷經兩百多年,卻儲存得這樣完好,幾乎一點瑕疵也沒有,實屬罕見。如果不是,胎質、釉色、款識、工藝等等細節方面,都符合那個時代的特徵,我真的要懷疑,這是高仿偽作。”
“剛才你說,這是王觀揀的漏。”
錢老抬頭望去,讚許道:“年輕人,眼力非凡啊。”
“僥倖而已。”王觀謙虛道。
“我覺得,肯定是賣家覺得這碗太真太好了,所以把它當成了高偽贗品,賣給了王觀。沒有想到,反而讓他揀了個天大的便宜。”高德全笑道。
“哇,這樣的好事,我怎麼從來沒有遇見過。”
俞飛白羨慕道:“兄弟,你在哪裡買我,我有空也要去淘寶。”
“一個包袱齋,正好在我住的附近擺攤,那時我看見這東西不錯,就買下來了。之後,也沒見那人的蹤影了。”王觀說道,心裡也在苦笑。果然,說了一個謊言,就需要千千萬萬個謊言來彌補。
所謂的包袱齋,是指一些眼力好的人,沒錢開店,便用藍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鋪摟貨,然後轉手賣出,賺取其中的差價。
這些人與小攤小販不同,他們沒有固定的位置。經常走街串巷,居無定所,甚至在幾個省市之間來回遊走。就算是特意去找,也很難找到他們的蹤影。
“你的運氣真好。”俞飛白嘆氣道。
“不只是運氣,也有一定的眼力。”高德全道:“飛白,換成是你,在地攤上看到這樣精美的東西,你敢果斷出手嗎?就算你出手了,你敢確定它是真品嗎?”…;
“我不能……”
俞飛白老實承認,不過也有些不服氣,看向王觀道:“你能嗎?”
“我也沒有多少把握。”
王觀笑了笑,當然不會把話說滿,謙遜道:“所以,才會拿東西過來,讓高經理與錢老幫忙掌眼鑑定,從中學習。”
“這種心態很好,不驕不躁,才會保持進步。”錢老讚許道:“收藏古玩,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太多了,誰能保證,能夠全部掌握精通了。有很多知識,我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需要認真的鑽研探索。”
“比如說,這個纏枝蓮影青小碗。”
錢老舉例道:“這是清代的瓷器,然而卻是一個仿古瓷。說起來,我們的仿古之風,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最為鼎盛的。這三個皇帝,都是學識源博,喜好文雅的人,他們的鑑賞能力很高,為什麼要仿古?”
“這恰恰說明了,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是真正的寶貝,後人要傳承下去。而且我們不僅要傳承,更要發揚創新。”
錢老觸控影青小碗,眼中帶著喜歡之色道:“你們看這小碗,仿的就是宋代的影青瓷。但是與宋影青相比,這碗的胎質、釉色、做工,顯得更加的精緻。”
“這充分說明了,唐英的創新精神,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的鑽研、創新。所以燒造出來的瓷器,不僅保留了古風,而且更勝古人一籌。”
“就是得益於唐英的繼承與創造,他的名聲也享譽中外,後人對唐英督陶期間窯廠生產的瓷器品類豐富情況,都大為讚歎。”
“廠窯至此,集大成矣;洩造化之秘;佑文明之瑞;稱自唐英督陶創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備的盛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