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4/4 頁)
段日子倒也不算壞事。於是,三人商定明天清晨宮門一開,就扮作出宮買菜的宮監,潛出宮去暫避一時。
虹橋書吧BOOK。
第119節:第三十章(3)
計策議定,夜裡張宮監便送來了兩套採買宮監常穿的公服。第二天天還未亮,太子和翰成換上衣服,趁天色尚昏,眉眼看不大清,各位宮人又各自忙著灑掃洗涮、顧不上進出的人等,由張宮監帶著匆匆混出了掖宮。
出了宮門,天還沒大亮;三人先來到慧忍京城的家中 。慧忍早令家人套好一輛馬車,扶太子上了車,和張宮監騎馬護衛在左右。此時,出城入城趕集的人眾正多,三人混出城門,一路徑奔少室山而去。
太子失蹤之事傳來,一時令武帝如晴天霹靂! 偽齊已滅,諸亂亦平。眼見大周國勢強盛,掃平南陳,盪滌西北,一統天下的雄圖王業也正在加緊醞釀之中。這個時候,身為大周儲君的太子卻繼公主和娘娘先後離開宮掖之後,也跟著突然背離了自己! 作為一國之主,他能處變不驚,臨危不亂。可是作為一個肉身凡心的父親和丈夫,武帝真正感覺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蒼涼、哀痛和失落。
正煩怒之時,太子東宮宮尹求見,說是從小宮人手中接到一封太子臨行前留給武帝的一封書信。武帝臉色蒼白、雙手發抖地開啟信,見太子在信上說:“此番出宮是因為身子太虛,心神過於抑鬱,出宮一段日子只不過是散散心、養養病。而且身邊又有武藝高強的張宮監陪著,故而請父皇不要擔心,也不要聲張。等過些日子身體康復一些,自然會趕回宮來繼續奉孝父皇。”武帝雖有些釋然,卻仍舊感到一種無奈和悲傷。
太子的書信中流露出的厭世情緒和煩愁,實在令武帝心酸:“兒臣無論意志抑或身心皆不爭氣,不是一個能讓父皇寬慰的兒子,更不是一個稱職的儲君。懇求父皇念在兒臣身體虛弱難擔江山社稷之重任,思忖改立其他兄弟或叔父諸王為嗣……” 武帝情知,太子大病未愈潛出宮並留下這封書信,並非只是謙讓之詞,也並非想借此要挾自己的。太子生性溫軟,可能確實有了卸重之心。他這樣一來,若父皇果有改嗣之心,正好彼此都是一個不錯的臺階。再則,太子確實也感覺到了他自己的意志和身心不堪承受大任,故而有意避禍趨靜、逃離紅塵的。他內心清楚,太子確有被人下毒的可能! 向以內斂穩健著稱的武帝,卻無法料定到底是哪個仇人所為。
除了朋黨之爭外,他也懷疑當年誅殺宇文護的胞弟衛王,受這兩個人連帶 之罪被誅殺的也有數十人。閔帝之子紀厲王謀反也牽涉多人,這是私仇;北齊、北魏、南陳和前朝梁國諸多王公將相的妻妾兒女等親友後人,眼下很多也都淪為大周后宮為奴為僕,在宮中服役…… 為了不致打草驚蛇,這些日子以來,雖未大張旗鼓地追查兇手,卻也專門派在東宮 兩名二等侍衛,以守護太子為名,其實私下在緝查兇犯。一國之君豈容他 人敢對自己的皇太子下手? 武帝最擔心和惶恐不安的就是:以太子眼下的虛弱病體,身邊只有張宮監一個年紀 偏大的侍衛,私自出宮的訊息一旦被奸人獲知,什麼樣的大禍隨時都可能發生啊! 武帝突然發覺:此時此刻,自己竟是如此掛念這個一向懦弱不爭的皇兒來,也 從未有過地思念一向賢淑溫順、知冷知熱的李妃來。
遙想當年,正是他們母子與自己患難與共、生死相依,陪伴自己整整 度過了那危難的十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