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4/5 頁)
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率主力活動於冀州(州治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鄴鎮南)的廣大地區,張角、張梁駐廣宗(今河北威縣東南),張寶屯兵下曲陽(今河北晉縣西北),成為領導起義的中心,後來由於張曼成、波才、彭脫、卜已的逐一戰敗,張寶也與張角合兵一處,共同駐守廣宗。
張曼成自稱“神、卜使”,率南陽黃巾軍屯兵宛城,成為南方的黃巾主力;波才、彭脫領導的黃巾軍,控制潁川(郡治陽翟,今河南禹縣)、汝南、陳國(治所今河南淮陽市)一線,成為東方的黃巾主力。三大黃巾軍的主力分別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對京師洛陽形成包圍之勢,形勢看似十分嚴峻。
初時,在張角的極力約束之下,黃巾軍的軍紀甚是嚴明,每攻佔一個城池之後,基本上是秋毫無犯,雖然也有個別黃巾軍的將領或士兵作出了擾民之事,張角都能夠及時對其進行斬首。所以,在開始的時候,黃巾軍還是頗受冀州、豫州百姓的擁護的,當然,這是有一個前提條件的,就是起義初時,黃巾軍的糧草供應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但是,此時朝廷軍隊已經集結完畢,共分為四路大軍,約十萬之眾,分別由四位中郎將統率。其中左中郎將皇甫嵩、南中郎將朱儁率步騎4萬餘人重點進攻潁川黃巾軍;北中郎將盧植率北軍五校士和地方官軍進攻河北黃巾軍;右中郎將丁淮率領步騎三萬連同地方官兵進攻南陽一線的黃巾軍。
官軍進攻重點首先指向直逼京師洛陽的潁川黃巾軍波才部。負責進攻波才部是南中郎將朱儶,此人頗有才華,但是為人卻十分孤傲,並未將穎川的波才部放在眼中,這才導致了在陽翟之戰中被波才軍大敗,從而影響了整個局勢。
。
正文 第五章 宛城之戰
16K 更新時間:2009…9…28 15:33:04 本章字數:2987
南陽位處荊州北部,是荊州的一個郡,治所在宛城,是原荊州首府,也就是今天的南陽市。最早的主人是袁術,可惜袁術小兒稱帝時已失了宛城,否則必當定都於此。宛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軍事方面,它是聯絡中原與荊襄九郡的通道。“隆中對”中孔明平定中原的兩條出兵路線,其一便是由宛城直指洛陽。可惜關羽這個自大狂失了荊州,致使孔明的北伐孤掌難鳴,成了聊盡人事的徒勞。
後來,南陽郡便一直被張繡佔領,直到曹操兩次討伐張繡之後,在賈詡的建議下,張繡投降曹操,自此之後,南陽郡便歸曹操所有。
張角事發之後,率先響應起義的便是張曼成,在起義的時候部眾共有七萬餘人,不到旬日,便已經發展到十五萬之多。三月庚子日,張曼成擊斬南陽太守褚貢,軍勢大振,之後張曼成指揮南陽黃巾主力進攻中原戰略要地宛城,遭到信任的南陽太守秦頡的拼死抵抗,雙方便在宛城之下相持。
丁淮率軍三萬,從洛陽出發,晝夜行軍,趕赴南陽。一路之上,丁淮一邊急行軍,一邊嚴明軍紀。由於久歷太平,官軍無論是戰鬥力還是軍紀,都已經差到了極點,以這樣的軍隊去對抗時下正盛的黃巾軍,即使是兵力相當,也不一定取勝,何況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這是丁淮最擔心的。
此時,在宛城,一場場攻奪血戰正在進行。
南陽太守秦頡為官清正,深得百姓擁戴,在秦頡的鼓動下,南陽百姓紛紛為官兵捐糧捐物,並且組織鄉勇幫助官兵守城。宛城之內原本有官兵三萬,再加上兩萬鄉勇,卻也能有五萬人守城。更由於得到朝廷援軍不日便可到達的訊息,宛城上下,士氣大振,雖然人數不佔優勢,卻能夠數次將黃巾軍的攻勢遏制下去。
但是,在丁淮率軍到達酈縣的時候,戰爭發生了一些改變。
當丁淮大軍到達酈縣的時候,已經是六月。張曼成在組織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