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第1/3 頁)
邯鄲城內,東海王得知楚王大軍,已經進駐蕩陰之後,急忙召來眾人商議。
軍司王衍,對東海王司馬越說道:“王爺,您身為聯軍的盟主,自晉陽起兵以來,還沒有和叛軍打過一次仗,這恐怕會有損,王爺您的威名啊。”
東海王司馬越想想後,說道:“王軍司,本王每次都是,準備大打一場,奈何叛軍將領,望風而降,本王,又能如何?”
幽州刺史王浚,對東海王司馬越說道:“盟主,如今鄴城近在咫尺,應該出動全部兵馬,攻下鄴城。”
東海王司馬越,卻猶豫的說道:“王大人,這鄴城,城高池深,又糧草充足,守軍,尚有4萬之多,強攻鄴城,恐怕會損兵折將,得不償失啊。”
軍司王衍勸說道:“王爺,一將功成萬骨枯,死的人,都是為國捐軀的壯士。倘若王爺不打這一仗,讓楚王搶了頭功,那您這盟主,豈不是,要讓天下人笑話。”
東海王司馬越沉默一下,又問道:“萬一,久攻不下,我們損失慘重,,,楚王在我們之後,再攻打鄴城,反而攻下了,那我們,豈不是白忙了。”
王衍起身,走近東海王說道:“王爺,就算我們久攻不下,讓楚王撿了便宜,可是,我們打鄴城的事,必然天下皆知,王爺的威名,必然遠超楚王。”
“這事,還是,再斟酌斟酌吧,攻城傷亡太大,本王,於心不忍啊。”
王衍卻是繼續勸說道:“王爺,這次州郡聯軍,集結的都是敢於赴死的義士,他們有赴死之心,王爺,又豈能畏縮,而不下達攻城的指令。”
王衍停頓了一下,又說道:“說句不該說的話,此事,對王爺來說,根本沒有損失。鄴城之戰,越慘烈,越能讓天下人知曉。這一仗,是打給天下人看的,王爺,就不要再遲疑了。”
原來在王衍的心中,這一仗,就是一場壓軸戲。
不管死多少人,都沒有關係,關鍵,是要讓天下人知道,這一仗,是東海王司馬越打的。
王浚附聲說道:“盟主,王軍司說的對,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請盟主下令吧。”
東海王司馬越,內心開始,傾向於強攻鄴城了。
因為東海王司馬越,還真不會有多大損失,這次十萬州郡聯軍中,司馬越的人,只有1萬。
而這1萬人,還是充當東海王司馬越的近衛,所以打起來,死的都是別家的兵。
死別家的兵,卻可以為東海王司馬越贏得聲望,這事,還需要猶豫嗎?
當然需要猶豫,因為司馬越是聯軍的盟主。
不猶豫一下,怎麼顯得他這個盟主,有仁愛之心呢?
“既然,王大人,王軍司,都認為,本王應該強攻鄴城,那本王就下令,全軍出動,直取鄴城。”
東海王司馬越的十萬州郡聯軍,很快就將鄴城包圍了。
根據哨探的情報,鄴城北面守軍多,東西面守軍相對少,南面最為薄弱。
於是,東海王決定,北面用1萬人佯攻,東面1萬人,西面1萬人,作為輔攻,南面則集中了5萬人,作為主攻方向。
鄴城內的成都王,也是及時調整了,鄴城的防禦力量,將主力由北邊調往南邊,以應對東海王的進攻。
東海王強攻鄴城的訊息,傳到了蕩陰,馮瑋的軍營。
馮瑋本來想率大軍,從南面配合東海王攻打鄴城。
不想,東海王在南邊,擺了五萬大軍,於是只能作罷。
周璃對馮瑋說道:“楚王殿下,東海王在鄴城南邊,擺下5萬大軍,分明是,怕楚王殿下,去搶他的功勞。”
“周將軍,本王與東海王,都是為朝廷辦事,何來搶功一說?既然,鄴城南邊,有東海王的5萬大軍在攻城,那咱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