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第1/2 頁)
烏克蘭第2方面軍部隊前出到國境線並在羅馬尼亞領土上佔領進攻基地,開始了戰爭的新階段。戰鬥行動移出了蘇聯國界,進入了羅馬尼亞境內。
烏克蘭第1方面軍地帶內的戰事發展非常積極。該方面軍在烏克蘭第2方面軍的支援下在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以北合圍了敵人20個師。而且,烏克蘭第2方面軍進抵莫吉廖夫‐波多利斯基地域,打亂了敵人的計劃。曼施泰因元帥把自己部隊調到南方的打算已無法實現,因為退路已被烏克蘭第2方面軍各兵因從東南面和南面切斷,而敵人部隊北面和西北面又遭到烏克蘭第1方面軍部隊的痛打。
隨著我軍向雅西前出,德軍第6集團軍不得不慌忙地開始全線撤退。烏克蘭第3方面軍部隊追擊敵人,於4月4日佔領了拉茲傑利納亞車站,4月9日在敖德薩北郊和西郊展開戰鬥,10日解放了敖德薩。
4月12日,烏克蘭第3方面軍部隊佔領蒂拉斯波爾,爾後前出到德涅斯特河,在對岸佔領了一系列登陸場。
當然,要達成這一重要目的,要求所有3個烏克蘭方面軍的一致努力。居於這一戰略部署中央的烏克蘭第2方面軍,以自己向德涅斯特河,普魯特河和喀爾巴阡山山前地帶的堅決推進,分割了敵人戰線,把敵人的南方集團與中央集團隔了開來。
烏克蘭第2方面軍實施烏曼一博託沙尼進攻戰役的經驗,可以使我們得出一系列的結論,這些結論對於研究者來說將是很有意義的。
首先,烏克蘭第2方面軍進行的這一戰役(我們稱為烏曼戰役或烏曼一博託沙尼戰役)追求的政治和戰略目的是廣前出到蘇聯國境線從德國羅馬尼亞侵略者手中解放右岸烏克蘭,將戰鬥行動移到敵人領土上。
突擊的突然性是透過我軍隱蔽地快速地準備戰役以及坦克集團軍在戰役縱深的勝利推進達成的。
戰役的經驗證明,決心的深刻理論根據,行動的突然、大膽、快速,這是戰役勝利的基本條件。在當時的情況下,把3個坦克集團軍集中於主要方向是正確的。坦克集團軍是在戰役第一天突破敵人第一陣地後就投入使用的。坦克集團軍的行動經驗證明,在有利的情況下,不應教條主義地和形式主義地等待步兵為坦克集團的投入而完全突破和徹底肅清敵人防禦地區。如果我們拘泥於刻板的程式,那末,在道路泥濘難於通行的條件下,我們就會錯過坦克兵行動的大好時機。坦克部隊進入突破口進行得很有組織,並未造成什麼特別的困難,坦克集團軍的人員和坦克未受到大的損失。
烏克蘭第2方面軍部隊雖然達成了戰略突然性,但從整個來講,未擁有數量上的優勢。然而,我們在305公里寬的正面上都得以在主要方向上建立步兵,坦克和炮兵的優勢。在25公里寬的突破地段上,集中了55%的步兵,71%的炮兵,92%的坦克和100%的航空兵。
除此之外,還在正面距主突方向150公里處組織了以兩個集團軍兵力實施的第二次突擊。在那裡,在18公里寬的突破地段上集中了17%的步兵,22%的炮兵,8%的坦克。這樣一來,突破時在其餘的268公里寬的整個正面僅留下了28%的步兵和7%的炮兵。
我想,如此次戰役這樣大膽地集全部兵器於主突地段,可以認為是紅軍在偉大衛國戰爭後期所實施的許多戰役的固有特點。
方面軍部隊在烏曼一博託沙尼戰役中的戰役布勢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各集團軍部隊在突破地段上分為兩個梯隊:第一梯隊5‐6個師;第二梯隊土個師。在主要方向上的3個集團軍的突破地段,第一梯隊有17個步兵師,第二梯隊有4個。這種部署,雖然各集團軍的戰役布勢縱深不大,然而可以透過在兩翼建立突擊集團得到補償。這個突擊集團由第40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