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第1/2 頁)
祝知宜竟然沒有反駁,淡聲應和:「全憑皇上安排。」
梁徽的笑更冷了些,祝知宜的順從和淡然都在表明他不在意,不在意梁徽欽點加了誰,不在意梁徽對旁人的破格禮嘉。
梁徽舌尖舔了舔後槽牙,唇角還淡淡勾著:「傅褐下午跟朕說,傅君容為此次出行起早貪黑習弓箭,說是要大展身手。」
自從宣了春獵的日子,宮中掀起一番習武之風,操練場上的侍衛、比號弄劍的皇戚,梁徽饒有興趣問,「君後呢?可還每日練劍?」
沒有,祝知宜這幾日忙得分身乏術,連用膳的時間都沒有,但他只道:「偶爾。」
梁徽笑笑,隨口問:「那把契骨青羽弓用著可還順手?」
祝知宜反應了一秒,才意識到他說的是那把胡勒烈顏進貢的長弓。
他皺起眉,目光像利箭一般朝梁徽射去,彷彿終於抓住今夜所有緣由的那根線頭。
「陛下監視臣?」
他與胡勒烈顏的談話想必已經一字不落地進了梁徽耳朵。
「君後緊張什麼?」梁徽嘴邊噙著笑,很柔和地。
祝知宜自認為今日與胡勒烈顏的交往沒有任何可置喙之處,他佔盡了理,有了底氣下巴也不自覺微揚起來,眉目端肅:「陛下,大梁與北羌雖歷來交好,但也非見得局勢就從此長久平穩,北羌尚未一統,零散部落者眾,時有戰亂,且各部野心勃勃,異族生性兇悍,大梁鞭長莫及,胡勒烈顏乃最聽話的一頭的狼犬,需得恩威並施,烈顏王共十二子……」」
「……」
梁徽不知道祝知宜怎麼就開始分析朝堂局勢了,他清楚祝知宜一向在某些事情上不解風情得如同一個七老八十蓋棺入定的老古董,但萬沒想到自己還是高估他了,這個祝知宜是當真一點都看不出來這個胡勒烈顏的心思。
梁徽唇邊弧度微僵,神情頗為一言難盡。
祝知宜還在滔滔不絕,以古論今,凡事都要計較出個「理」來。
算了,梁徽垂眸,他不是早就知道祝知宜是個什麼樣的人了麼,他腦子裡還能有什麼,滿心滿眼都是他的家國天下黎民社稷,雪洗冤清正門楣。
跟這樣一個一根筋較什麼勁,梁徽那股無名邪火在祝知宜認真嚴肅給他引經據典、搬運兵書、講述外交治國之策的時候又莫名消散,他扶著額角,嘗試打斷:「君後—一」
「陛下,」誰料,祝知宜不準備給他開口的機會,他最不喜不講理之人。
狀元一拗起來只有旁人聽他滔滔不絕的份兒,殿前御試時,別說對手,就是彼時當主考官的先帝都插不了半句他的話。
祝知宜最知梁微生性多疑,便索性直接把話說話挑破說開:「臣師兄連墨駐疆八載,一腔熱血忠心報國,胡勒烈顏與大梁邊境通婚商結、互通有無,甚至共賀節慶共享習俗,師兄與其部落首領有往來並不出奇。」
「是,朕只是——」梁徽想說句什麼,薄唇微啟又被祝知宜截下:「邊境天高地遠,地方官各自為伍,結黨營私,融入當地入鄉隨俗因地制宜方才是治管良策,若是皇上疑其忠心,臣很是為肱骨忠良心寒。」
「……」
祝知宜是最愛講道理的,天下萬物,凡事都該講個理,他義正言辭大義凌然,口若懸河倒是大氣不喘面不改色,雙手一拱行了極標準的禮:「忠言逆耳,若是臣的肺腑之言冒犯了皇上,任憑責罰。」
梁徽氣笑,人家請罪都說陛下息怒,祝知宜說任憑責罰。
祝知宜覺得自己句句肺腑仁至義盡:「至於春獵出行名冊,但憑皇上安排,皇上決定了直接命人送往內務府即可,臣無意見,天晚夜深,就不擾聖上清安了,臣先告退。」
祝知宜走得快,梁徽還沒反應過來門口便灌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