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頁(第1/2 頁)
文字描述&ldo;作者&rdo;眼裡的真實,可能不是常人眼裡的真實。正如雙重世界,一表一里,都是真實,區別是雙方的資訊不在一個層次。
比如說,人眼裡的是&ldo;赤水&rdo;最表面的說是&ldo;紅色的水&rdo;,再解釋一下,便是&ldo;赤紅的河流&rdo;,或者它乾脆就是一條叫做&ldo;赤水&rdo;的河,水不一定是紅的。
可是水如果不是紅的,為什麼要叫它赤水?誰會把明顯一片湛藍的天空叫做紅天嗎,好像沒人會這麼做,那自然界是否有紅色的河呢,倒也不是沒有,但應該達不到那麼紅。
這個赤水究竟怎麼理解好呢。
從這個點開始思考,邢遠就發現很多奇怪的地方。
古人的思想肯定與現代人不一樣是事實,所以只能儘量代入對方的世界觀。後來,他不侷限於單純的文字,還試圖從更多說法去補全《山海經》。歷史上很多人註解過《山海經》,那麼都可以拿來做參考。
讀解的關鍵是還原《山海經》的世界觀。
那段解讀的時間,邢遠幾乎廢寢忘食,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執著,好像也被某種古老的衝動影響了,每天都在翻古籍,但與此同時,他還很積極地學習現代科學知識,尤其是物理學、理論物理學等先端學問。
這好像有點奇怪,《山海經》還能跟現代物理學有什麼關係嗎,即使想擴大理解維度,這種做法也未免有點超乎常理。
但是邢遠樂此不疲,物理學只是一方面,他還去學了古希臘的元知識,尤其是畢達哥拉斯學派,他要知道西方知識的緣起,要知道知識之前的知識、世界知識譜系最早的藍圖。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數理思維實在超乎尋常,只能用驚天動地來形容,如果只當已知知識接受估計無法體會其中的震撼,這些知識最悚人的是它們的&ldo;無中生有&rdo;。
黃金比例的發現、和絃的發現……畢達哥拉斯是數學家的同時,更是天生的音樂家,他對美的體會超乎常人,尤其是&ldo;和諧之美&rdo;。
無論背景,凡人類發現的知識,都是人類的知識。可用以互相解釋,互相發現,互相豐富,有如螺旋般,瘋狂上升。知識的生命在於交流,知識的沒落在於封閉。
那個時間裡,邢遠雖然只是一個人,卻好像擁有了好幾個大腦,一個充滿希伯來知識,有著希伯來思維,一個是希臘……等等,一天之中,幾個大腦還要不斷切換,對一個問題甚至是一件小事都能做出好幾個解釋。
多視角,多意義,就像觀察蘋果時,從多個立體角度進行,以還原最真實的蘋果。
越豐富,越真實。逐漸從尋山,進步到了爬山。
他自己都不可思議,只是為瞭解讀幾句話,尋找一個只存於古籍中的崑崙而已,自己為什麼就能執著到這個程度,完全忘記了時間,睡覺前睡醒後腦裡想到的也是崑崙。
這種事說出去估計也不會有人信。
他就像為了填補&ldo;崑崙之虛&rdo;/&ldo;知識的空洞&rdo;,不斷搬來其他知識,在他心中,沒有知識不能成為崑崙的解釋參考。
他有時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奇怪的想法,總是先知後覺,不過以他的性格,就是後面知道了,也不會懷疑自己。
一轉眼過去,他真就花了一個學期的時間來尋找崑崙,然後在找到崑崙之前,在大腦中編織出了指導自己的工具書‐‐地球的知識譜系,或者說思想譜系。
他將腦中的知識用他的方法編在了一起,交叉重疊,形成了立體的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