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第1/3 頁)
要說打仗,是武官的事情,按理說文官們應該積極發言才是,可此時以太子一脈為主的左丞相等文臣,都沉默了,在上首君皇沒發話前,都不敢說話。
而出現這個原因,就是最近君國皇室動亂了,兩月前君皇忽然宣佈閉關,卻不想半月前出來,就身受重傷,有走火入魔之象。
雖然君皇掩飾得很好,但是一眾皇子們都有點自己的資訊渠道。
再加上能爭奪皇位的幾個皇子的母妃,在後宮裡位份都不差,對君皇在床事上也最清楚不過。
本來一向喜歡床笫之歡的君皇,竟然出關後整整半月沒有召後宮妃嬪侍寢了。
眾人再聯想到君皇如今兩千多歲的年齡,對於元嬰期中期的修士來說,再不進階壽元就要盡了。
這前後一推斷,眾人哪裡不知道君皇是快要去了,一代帝皇隕落,就面臨著新皇登基的問題。
這要是在這個時候跑去打仗了,甚至不要說皇子親自上,就是皇子各自手底下的人都不能走,這一走,誰來個包圍皇城,趁機來個亂改聖旨都不好說。
左丞相作為太子的外公,此時他眼神頻繁的打量著站在大殿最前方站著的九皇子身上,張了張口,好幾次都沒將腹中的話說出來。
本來按說君皇去世,新皇登基,這板上釘釘的人就該是太子,那現在邊關危機,由九皇子帶隊,再左右將軍出其一,算得上是這次事情最好的解決辦法。
可是最關鍵的事情,也是太子擔憂九皇子走了,那在京城的私下養兵的銀子,九皇子不願意再給,反而到時候還會被三皇子跟六皇子鑽了空子。
至於另外一個頂頂重要的原因,便是太子的名聲考慮,太子一向是以仁慈示人,走得是兄友弟躬的路線。
偏生還要這麼關鍵的時刻,逼自己的弟弟去邊關上戰場,到時候就怕太子包裝了多年的仁慈形象一下坍塌了。
這樣太子繼位來說,就太不利,是以才在君皇閉關,太子監國兩月來,沒有讓九皇子去戰場的原因。
雖然兩個理由都有些牽強,但是卻不知道為什麼,眾人不敢再動九皇子的原因,還是兩月前,九皇子刺殺君皇的那一幕,將眾人給嚇倒了。
在皇宮裡連君皇都敢刺殺,那他們這些大臣呢?被殺了呢?
眾人在想,是不是也如當年六皇子府外那些下人一般吧,死了也白死,君皇當真捨得殺了這個有煉丹傳承的九皇子不成?
&ldo;都聾了?趙愛卿,楊愛卿如今臥病在床,你不會也要臥病在床吧,你說,朕這麼多皇子中,你說要帶誰去迎戰為好。&rdo;
一聲盛怒聲傳出,眾人便見高臺上飛下一份奏摺,直接砸在左將軍趙將軍臉上,頓時一道紅色的血印就砸在了趙將軍臉上。
殷紅的血珠順著臉頰而落,到底是武人出生,他到是沒後退,反而往前一步屈腿一跪,聲音高昂的稟道:
&ldo;陛下,末將帶軍驅敵義不容辭,只是陛下說的,要帶皇子去邊關,恕末將恕難從命。&rdo;
左將軍趙翼的話一說完,頓時整個大殿&ldo;嘩&rdo;的一聲,就開始又議論吩咐起來。
要說武官都不喜歡自己上頭有個啥都不會的皇子頂著,去亂七八糟的胡亂指揮一通,到時候戰場上一招錯,死的就是成千上萬計程車兵。
但是君國這個皇室,卻是神奇的有條鐵律,就是每上戰場,必有一位皇室嫡系隨著上戰場。
這是要讓君世後人記住戰爭的血腥,記住先人打造這一方江山的不易,是要君世的後人好好守住這片江山。
而且這次戰役特殊的,還是因為這次的戰場,是在守護了君國整整上百年沒出過問題的歐陽將軍的浪日城上。
這從京都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