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只知鬱鬱蔥蔥,不見盤根連理。(第3/4 頁)
不單單是為了管制這些掌握民生的政治企業,也是為了掣肘企業與企業,組織與組織之間的平衡。
這就是穿林雨所提出的共有稅務,利國利民,要把那些大企業的命運同人民的生活質量綁在一起,倘若人民叫苦不迭,第一個拿這些大企業開刀。
所謂分而食之,就是這個道理,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既然你中飽私囊,那我們就把你宰了,大家都填飽肚子,還少了一個毒瘤,有何不妥?
“這麼想來,那位穿林雨,豈不是神驍民眾的太安神?”
兩人在三位武侯特請管理人員的帶領下已經進入武侯門。
建築風格同神驍古代別無二致,甚至可以說是活著的名勝古蹟,幾乎所有的營業區域都有崇古的制度。
且瓊樓林立,古典的建築風格完全繼承了神驍老祖宗的審美,百步一座樓,千步一座湖,武侯門矗立的這片土地,佔地約有四萬平方公里,可謂家大業大。
其中山高遠水應有盡有,與其說是一座城,不如說是一座山脈連攜而成的城區。
“軒轅確實見地極高,年輕時獨自脫離千機門,憑藉著優秀的執政能力一步步走到今天驍衛天罡的位置。”
“對於治理民生,他的能力要比我和音繞樑都更強,眼界也更遠,或許是出身世族,卻又不甘心被世族制度迂腐,才會如此同民眾感同身受。”
“這位先生讀的書太多,卻不勤於言辭,每每是點頭之間就能決定一件政策的落實與實施,手段相當高明。”
兩人走過千道市井,滲入林徑後,踏上竹筏,行於山水之間。
“我見過他那位兄長軒轅侯,並非傳言中的那般偏執武力,同為沙場廝殺者,在他身上我既能看到武人的鋒芒,也能看到明者的覺智。”
“世人說軒轅兩兄弟,一文一武成雙壁,我深以為然,只不過,憑千機門那樣參天陰翳,穿林雨何至於蔽身出戶?”
先前同軒轅侯有過相接,那位高大武人給神白鬚的感覺相當沉穩,按理來說這樣一個人的弟弟,應該也差不到哪去。
沒曾想穿林雨竟是此等身份。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神驍自古以來皆是如此,更何況諸如千機門這樣的千年古樹,即便根深蒂固,卻也盤根錯節,總有那麼一兩片樹葉與眾不同。”
“穿林雨自小是被一位外姓婦女養大,一個來自民間紮根土壤的土婦人,淳樸的很,含著金湯匙長大的穿林雨哪裡見過那些民間疾苦?”
“耳濡目染間,聽了不少那婦人講的窗外故事,對神驍這片爭亂紛紛的人間頗有神往,所謂懸壺濟世,在穿林雨小的時候就已經發生了。”
“少年的意志是渴望打破桎梏與約束,穿林雨就是如此,世族的制度對待他這樣一個年輕人來說,不僅是累贅,更是劇毒。”
“他們要一個心懷蒼生且在多數人的命運中成長的革命家,將自己一生的生命都自私的用於延續個人命運的道路,何其侷限。”
“穿林雨不甘如此的人生,他對這個家族的印象僅僅只印在手掌中,而雙眼的目光卻在普天之下的民眾身上。”
“千機門家大業大,他這樣一個微小的存在不足為道,這也是世族歷來的陋病,一味地支配他人的命運。”
眼下的神白鬚已是盤腿而坐,撐手於膝蓋,于山水之間,竹筏緩緩而進。
點硃砂一襲紅衣立於青山綠水,好似自水墨畫中走出的俏然仙子,依依水畔,萍萍蔥蔥。
“溶於多數人命運的穿林雨相當明智,他的決定是正確的,而目光也在民眾之中扎得越來越深,頻頻獻策以至於讓曾經由李佈施一眾執掌的驍衛投來目光。”
“那個時代的神驍太需要一個能夠決定民眾安生樂得的執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