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孫丹林曾是吳佩孚手下的要角。五四運動後,一次孫到北京,住金臺旅館。某日上午和白堅武同遊頤和園後,到李大釗在西直門內南小街的寓所午餐。李大釗此時已是北大教授、社會名流。這頓飯很簡單,李大釗外出買了幾個雞蛋、一片肉和一撮豆芽,由其夫人烹飪。孫後來感嘆說:“此君自奉之儉和待客之誠,大有茅容待郭林宗之風度,令人肅然起敬。”
有回憶記述,蔣介石平時吃西餐時是三菜一湯,吃中餐時是六菜一湯,這都是固定的。如外出視察,他的食品都在南京預備好,由兩名廚師乘先行機帶到某地準備其用餐,蔣從不吃當地廚師做的飯。蔣吃中餐也採用“西式”吃法,即用兩副筷子和勺,一副可以進口,另一副只用來夾菜、舀湯,不能入口。
湯恩伯任第31集團軍總司令時,表面上和所有官兵一起吃大鍋飯,背地裡卻吩咐屬下在其住地另準備他一個人吃的飯菜,湯稱:“我有胃病,不能吃米飯,只能吃饅頭。”
抗戰後期,一次影佐禎昭和岡村寧次等侵華日軍頭目請汪精衛在南京中日文化宮吃飯。席間他們輪番敬汪日本酒,直到把汪灌醉。正是這次醉酒,致使汪多年前遇刺的傷口發作,雖經手術取出子彈,最終還是要了汪精衛的命。
中原大戰,閻錫山戰敗下野,秘密前往天津。他讓廚師做了一口袋燒餅,以備沿途食用。他本人化裝成普通旅客,長袍馬褂,老棉鞋,坐的是三等客車。
1928年4月,蔣介石帶著新婚妻子宋美齡到溪口小住。蔣的髮妻毛福梅讓廚師做了不少蔣愛吃的家鄉菜和點心送到樂亭蔣宋住處,內有雞汁烤芋艿、黴乾菜燒肉等。宋美齡平素多吃西餐,乍一嚐到如此鄉味,竟胃口大開,讚不絕口。蔣宋離鄉之際,毛氏還特地讓人備了一麻袋上好的芋頭送給宋美齡。
蔣宋結為夫妻後,雖成一家人,口味卻是兩樣。宋美齡習慣於吃西餐,偏好烤雞、豬排;蔣介石則喜歡吃肉絲鹹菜湯、乾菜燒肉、鹹菜大黃魚這些家鄉菜。他們也常請客,所備菜餚都很普通,量也不大。據說有人到蔣家吃飯後出來說沒吃飽,當中自然有拘謹的因素,但也和飯菜欠豐盛不無關係。
蔣介石滴酒不沾,蔣經國則是海量。蔣經國喝酒時有幾種偏好:佐以雞頭雞爪;猜拳;灌人;袒胸。一次在溪口老家,蔣經國打聽誰的酒量大,有人推薦了商會會長江某,蔣經國遂把他請來同飲,致江醉倒,被人扶歸。在重慶時,一日蔣經國帶著罐頭和酒邀蔣介石的侍從醫生吳麟孫到黃山野餐,吳喝得酩酊大醉,恰逢蔣介石要他去看病,聽說吳醉了,大發脾氣,後又聽說是被蔣經國灌醉的,便不予追究。
蔣經國在上海當經濟特派員時,一天路過一家飯館門口,正要進去吃飯,見一警察吃了一碗肉絲麵不付賬就出來了,店主還笑臉相送。蔣隨即也入店吃了一碗麵,未付錢,正起身要走,卻被老闆和夥計攔住。蔣問:“警察可以白吃嗎?”雙方爭吵起來。在對面站崗的白吃麵的警察見狀跑了過來,指著蔣破口大罵,還差點動手。蔣經國跑到隔壁的綢布店,打電話給上海市警察總局局長俞叔平,俞立即帶著武裝人員趕到,將警察逮捕。這倒黴的警察後來被判了兩年。
蔣介石愛吃芋頭。在重慶時,一次他在德安裡寓所附近的拐角處看見有烘山芋的,便叫人買來,大啖一頓。
民族資本家範旭東在天津創業時,條件雖艱苦,但一向重視工人的福利待遇。一次大總統黎元洪到工廠參觀,讚許說:“工人吃的饅頭,面很白,同我吃的一樣。”
魏信臣長期掌管正金華賬房,是天津著名買辦。他每在應酬中嚐到新鮮菜品,回來便讓廚子照做,故正金華賬房的伙食質量很好,馳名於當時天津的銀錢界,有“紫竹林小館”之稱。那裡每天午餐備客飯一桌,天天高朋滿座,多年如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