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簡陋的傢俱工廠開業了(第1/2 頁)
1987年的3月5日,對於楊柳方乃至於整個漢王川地區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日子。楊柳方的柳方木器加工廠營業執照批覆下來了,這也是漢王川地區第一家在工商局備案註冊的民營工廠,而此時距離1980年12月11日,自己的溫州老鄉章華妹從工商部門領到第一份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已經過去了7年零3個月。這一場改革開放的春風,終究還是吹遍了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楊柳方翻來覆去地看著這一張佈滿暗紋,蓋著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大印的紙張,內心無限感慨。儘管因為自己還未年滿十八歲,上面姓名一欄是自己的幹阿哥李桐福,而註冊地址是西州市漢王川鄉石圪村,那裡只有石頭村長透過多方協調劃出來的二畝工業建設用地。但這絲毫不影響其受國家工商部門保護,而正因為自己有了這張紙,也能承接政府企業等相關機構的專案。
拿到營業執照的第二天,楊柳方就帶著自己連夜畫好的課桌椅圖紙,叫上營業執照上的法人李桐福,一起去了漢王川鄉教委,並與之簽訂了一份450套的漢王川中學課桌椅定製合同。每套課桌椅60元,按照合同規定,預付款50%,楊柳方和李桐福又馬不停蹄的一起去稅務部門開具了一張13500元的發票交給了鄉教委,在鄉里陸領導的親自督辦下,三天以後第一筆款就到賬了。
楊柳方拿到貨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王山帶著自己和兩個孔武有力的工人,下鄉買樹。這時石頭村長帶著村民依靠肩扛手抬,已經開拓出了3公里的黃土道,鄉親們幹勁十足。中國人骨子裡是勤奮的,尤其是美好生活指日可待的時候,苦和累也是隻生活中的一小段插曲而已。
第一批木材到達石圪村的時候,村民們又自發地輪番守夜,幫助楊柳方看場地。楊柳方想這樣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就讓王山和李桐福去紅土莊送貨的時候,買一些紅磚回來,想砌築一個院牆出來。
紅土莊的村長有一套傢俱在他們這裡定做,一聽他們開工廠做院子,也熱情的幫忙出主意。說如果只是做廠房的話,根本不用大量紅磚砌築,磚廠裡有一些燒壞的紅磚,他們可以以成本價拉走使用,而上蓋和牆體完全可用石棉瓦來代替,這樣省工省錢,並且很快就能投入生產。
李桐福把聽到的這一好訊息告訴楊柳方,楊柳方也異常興奮,這樣不僅能很快將廠房蓋起來,並且還節省了一大筆資金。當即決定讓李桐福去西州找張鋒一起去採購石棉瓦,至於數量先拉100塊回來,等石棉瓦抵達石圪村以後,村民們不顧修路的辛苦,又爭先恐後地來幫忙卸貨,尤其是那些在趙馬川參與輪換的搬運工人,更是賣力。
楊柳方由於要在趙馬川現有的木工房裡趕製傢俱,不能常在新廠房這裡盯著,只得委託石頭村長幫忙帶人來加快廠房的建設,他粗略地畫了一幅廠房的佈局圖,包括男女衛生間、食堂、噴漆房、成品庫房和原材料庫房,還有他們睡覺的地方。除了睡覺的地方用紅磚砌築之外,其他各個區域都是紅磚基礎配石棉瓦牆體和上蓋。
石頭村長拿到圖紙後,將參與修路的勞力,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繼續修路,另一部分跟著他建廠房。他們將村裡打麥場上的石磙綁在兩根柳木槓上,幾個人輪番抬起來打夯,把基礎夯實,用張鋒他們從西州城拉過來的水泥以及王沙灣免費搞來的沙子,混合起來。將從紅土莊買來的廢棄紅磚,在地上砌築出一段20公分高的牆體,中間留上5公分縫隙,等凝固之後再將石棉瓦立起來塞入縫隙中,一段2米高的牆體很快就立起來了。
路還沒修好,廠房的牆體砌築已經全部完成了。只是房脊上的檁讓他們犯了難,由於空間需求,屋脊檁的使用不同於平時做傢俱用的砍頭柳只有兩三米長,需要用五六米乃至十多米長較為筆直的樹木。石頭村長也去各個村子裡進行了採買